240 发简信
IP属地:贵州
  • 通读全文,我只看到一个寒门学子的无力,只能怪在生活里面越善良越容易受到伤害吧。我能做的,唯有一声叹息,惭愧……

    寒门博士之死:心魔,阻断了他所有的退路

    2017年12月25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在读博士杨宝德独自从学校离开。当天夜里,他在灞河溺水而亡,警方判定系自杀。 当时的杨宝德,只有29岁。 研二时,杨宝德选择了硕博...

  • 不,虽然我很喜欢乐观,但却无法不承认生活有时并非那么好过,甚至会摧残人,而更可悲的是这些并非你的努力、你的争取就能改变。我们没有遭遇那些情景,是幸运。我们对诉诸于自杀的人并不能一贯论之。有的人是因为不成熟,错并不在关联者;而有的人,何错之有?只是被一些由不了自己的折磨压迫精神而存了死意。再给他一次细思量,他可能也不会选择死亡,但当时在那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下,他作出这样的选择只能让我感到痛心。我们作为旁观者,不该苛责的。只可恨有如此的“博士生导师”。

  • 作者的话就是很对的没有意义的话,死也是一种权利。苟延残喘硬是要说成积极的东西,欺骗自己之后再给自己画个饼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活的好像积极点了,大家和自己都开心了。可是能不能选清醒单纯善良地活着,不要每个人骗自己,不要每个人都这样积极的社会着。因为我相信心灵,才和积极的人鬼扯这么多,不设身处地,怎能理解别人呢,请社会着的积极的人继续理性,因为他们也知道自己做的说的不是为了改变,为了继续社会着,不是吗。死者已矣,希望每一次这样的死亡都能在人性的顽石上留下声音,水滴石穿的声音。

  • 所以要拯救地球生态,拯救濒危动物,就要消灭人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