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湖北
  • 2017.4.22

    当同伴散去,太阳消失,树枝停止发出嫩芽。巨大的不幸的羽翼在上空延展,卷起我的身体。 一切声音都听不见了,世间的风全都静默了。即使是你,即使你,呼喊也在风雪里淹没了,能抵达的,...

  • 催更了!

    【翻译】盐的代价 Chapter 1

    原作/作者/豆瓣页面 The Price of Salt Patricia Highsmith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19214...

  • 补录(2015.5.24)

    你在暴雨中回忆起那些语笑春温,它们却远远伫立,无可接近。它们同一切万物一样注定灭亡,它们稍纵即逝。你看向往事的目光冻结在了空气里。

  • 补录(2015.4.1)

    每天的光影一寸一寸行走而过,街边的商店里传出和前一天相同的歌曲,一同作息的是相同的一整栋楼的陌生人,竹园弯垂的丛丛竹枝上,倏忽间又在四季的开端窜出了高高尖尖的新绿。无情的重复。

  • 无题

    灯光照在木制桌子上,演算的稿纸,你有些急促的低语,低语声宛如沉静的深海,将我四周的空气瞬间浸没,接着,我被初夏白兰花混合着含笑的悲伤的气息围绕了。 当我某一瞬间喜欢旁边的这个...

  • 【翻译】盐的代价 Chapter 1

    原作/作者/豆瓣页面 The Price of Salt Patricia Highsmith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19214...

  • 离开的前一刻

    前言: 基友让我写梦,第一个说的是写梦。我也第一个想到这个,那就开始吧。 开始了。 公交车马上停靠到站,隔着车窗,我看到了熟悉的建筑——如一艘宇宙飞行器。 “就是这里了。”我...

  • 要写的内容的清单(永远更新)

    排名不分先后。 1. 关于鲁迅,以及“小说中国”课上老师提到的阿Q和边城的对比。 2. 关于自行车的梦。 3. 关于《千与千寻》中“生”的力量 4. 黑镜 5. 《孤高之人》...

  • 120
    从《千与千寻》,我们看到了什么?

    Ps:本人新建微信公众号——「终军看动漫」,正式上线,更多精彩二次元内容与你分享,期待您的关注。 看了很多知乎豆瓣的影评,感觉已经写的很不错了,在此只想谈谈我自己对这部电影的...

  • @JimmieZhou 生产力等同于社会的全部?

    低头沉思,抬头看路

    2013高考作文安徽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 @JimmieZhou 我仅仅为他们被你批判而鸣不平。有许多农民也不想用手插秧,但他们不曾有机会被教育去创造发明插秧机。他们不应当被批为对社会发展“最无用”的人。

    低头沉思,抬头看路

    2013高考作文安徽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 @JimmieZhou 我赞同哲学家属于科研工作者,只是你文中所写的推动了社会进步的两类人仅仅只是理工学方面的科学家。这是我表达的不认同的地方,我认为还有其他人,例如:哲学家。

    低头沉思,抬头看路

    2013高考作文安徽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 看了几遍,感触颇深,特意注册了帐号来评论。只是个人看法,冒犯和狂妄之处还请谅解。
    第一遍看时,没看材料,只看了标题和内容,看完感觉这文章不对劲,或者说“很中学生”。为什么是“沉思者”和“画家”?沉思者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类和定义?
    之后看了材料,明白了你为什么粗暴地把所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分为了这两类。但所谓材料作文,也首先得是作文,要符合基本事实。既然沉思者和画家是你所说的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的全部人,而从沉思者的普遍意义上来看的话,为什么沉思者不能是哲学家等等而只能是科研工作者?而且即使是文学创作,难道就不是材料中所说的思考已经发生的事情吗?再看第一段末尾,难道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只是科技?材料里的萧伯纳可就是以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作品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呀。
    总之,我觉得你最大的错误是凭借一个并没有社科专业知识的脑子,单纯用个人直觉来解释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发展,所以说感觉很“中学生”(吓得我回忆了很久我中学时代有没有干过类似的事)。
    还有一点,你起的标题“低头沉思,抬头看路”,这比较像是说理想与现实,或理论与实践结合吧?而你的内容更像是科学家们的故事(大雾)。标题和材料的主旨并不贴合。
    最后一点,结尾中你写到了“习惯从事于重复性、机械性的劳动,对日常中看到的任何事物无动于衷”的一类是对社会发展最“无用”的人。这就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意味了。在下愚见,诸多你前面所提及的“沉思者”们和“画家”们,所拥有的成长环境,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难道不是从这些“无用”的人们身上间接受益的?他们的钱又岂非是从无产阶级身上间接剥削而来的?正是有了这些“重复性、机械性的劳动”,科研者们才能坐在干净的地方,做着伟大的研究。
    P.S 如果这个材料我来写的话,会写:“研究已有”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一点浅陋的看法,仅为交流讨论。以上。

    低头沉思,抬头看路

    2013高考作文安徽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