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北京
  • 《谨上北大校书》

    九州文章,千岁才人。黄金台上,不想几人得欢。京师之资,多少拳拳相求,各在己路,望尽鸿断。古来有万朝,几位文人,时所不济弄扁舟。无以伤风月,心中不此求。教民高尧舜,生死为国休。...

  • 《登白云山》

    仙家在云端,闻名洛阳白云山。望断千层雾,翠影时忽还。白鹤三休止,矫龙​不能攀。半壁出天日,九阳惧高寒。疑是昔日不周山,今时鬼神犹自感。立于白云上,双股始复颤。壮士何人耳?敢开...

  • 《庚子举国定新冠》

    疫病訇然卷九州,黑云聚顶我心愁。 谢公杯覆惊营帐,玉帝龙走筑高楼。 ​侠客舍身凤凰叫,丹心照骨生死休。 ​会须一怒菊花放,约定金年第二秋。 ​

  • 《谨题未名湖》

    把烛火点亮,拿它照出星河。 映在未名湖中,流光共舞着水波。 塔影一抹抹地游动,却惊扰了落叶。 一片片波纹,轻语着生命的赞歌

  • 《孤奋引》

    君知太白妄飞仙,一轮月,茫茫空挂又千年。 君知稼轩把栏杆,几拍遍,​目断归燕洛阳边。 圣途不可待,高堂未能宣,对镜悲发负少年。 仲尼厄兮悼者谁,古来事,奔流黄河不可追。 天远...

  • 《观日本引》

    观之扶桑戏,陷之意难平。 ​置我断肠曲,婉转而微明。 人间亦有春雨,人间亦有冬冰。 两者聚我目,感却一生光景。 未来何以接受,愿有一丛红枝,两三笛鸣。 ​

  • 强逞故人之辩尔,不是得道者,何须做春央。

    七绝一首,盈盈窗外千峰雪,写入相思送故人。

    第一相逢枝上,当时桥下,溪水泠泠。 人间风雨最恶,打落枝头,零乱消息。 【七绝.一路有你】 久雨忽停山出月,流光万里莫生瞋。 盈盈窗外千峰雪,写入相思送故人。 每想起张学友的...

  • 《去兮赠留简书书》

    不是五湖人,更待问鬼神。小儿指马为鹿兮,宣室重重深。拂衣多故人,尔不过浮尘。霜华几多春秋后,我仍当时人。生世无所有,唯太白摩诘与亲。一身无所似,挥手大江九万字。堪笑耻尔下,不...

  • 《五律·鼠年》

    车催旧岁老,鼠兆新年时。 胸中九万字,聊得一篇诗。 江开云烟尽,楼掩灯笼失。 笛声聒故梦,云汉邈相期。

  • 《诗的解剖:写一首有B格的诗》

    来点干货!!! 诗词格律大致如下四种, 1.平平仄仄平2.平平平仄仄 3.仄仄平平仄4.平平仄仄平 大家都应以知晓,七言只需在前加平平或仄仄即可,诗中有黏对说法,即上句第二句...

  • 忆秦娥·世界
    东洲烨,千年华夏皆嘉阙,皆嘉阙。银河交错,菱歌泛夜。
    而今世界三分裂,北美西欧争江月,争江月。流光无际,旧年难借。

    忆秦娥.周郎顾

    忆秦娥.周郎顾 清弦断,周郎回顾曲有误。曲有误,岁岁红颜,西楼未眠。 洛阳城里雨如烟,红楼空廊谁轻念。谁轻念,秋水无暖,岳阳风寒。

  • 《谪思》

    金阳雪柳一半咏,才子佳人两谪仙。 眼无碧海千千水,身向苍山万万关。

  • 《记箬北是次十二韵》

    年少壮志盛,孤马赴龙城。 故里失故声,家书月上逢。

  • 《蝶恋花·毕业夏记》

    草浅莺啼觉夏早,活水新林,非是昔时小。 云上鸾皇枝上鸟,莫欺今日白衣少。 永夜无逢应是了,拟把疏狂,掩泪珠声悄。 共赏韶光欢聚少,欲行回首轻一笑。

  • 《新诗》

    《涉江采芙蓉》 采下淡淡的纯洁, 想用它弥补彩虹的残缺, 回首只有故里的夜, 与这浩浩的江水联结。 船儿是江上的斜月, 上面只有我和昔日的梗叶。 《无聊诗》 倘若月亮离了太阳...

  • 《咏秋三首》

    其一 秋风扫高树,还撒黄花来。 唯有松针绿,春意向谁开? 其二 蓦然秋风高树起,满地黄花径自来。 绵绵愁思轻如许,重重万古复何哀? 其三 秋意杀寒惊落叶,朔马疾呼如铁。 尘​...

  • 《故珏声·影阔人瘦》

    影阔人已瘦,新雨洗危楼。 两处轩窗残红饰,一轮皓月,争教难收。 天下照白头。 欲对思​物久,香暗至今犹。 万里征程翠绿死,百行瘦马,无力归舟。 一去冠军侯。​

  • 大在心中,有境格自高,有小景高格,也有大境低格,‘可堪孤馆闭春寒’此小景高格,‘殷鲜一半霞分绮’此大境小格。是关诗人本身,不关眼中景象。正如六一‘此恨不关风与月’

    笔墨指点:如何写好大环境

    所谓大环境,也就是指你在创作一部作品时,该作品的背景总旋律。 换成人话来讲,也就相当于背景介绍,不可多也不可少。 这只是第一个方面,只需稍加注意便好,无需作出太高要求,叙述出...

  • 《大白自传》

    早鹊一飞风景换,人间春色柳城开。 其中一株绰约立,天下未有第二材。 ​

  • 《谪居爱中戏作》

    江清生反影,日起在西头。 陆上暂失意,江中万户侯。

个人介绍
早鹊一飞风景换,人间春色柳城开。
其中绰约一株立,天下未有第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