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是只看了小部分而发出的感慨,今夜看到结局,方觉主人公确实有悲惨之处。原来他母亲最后是这样的结局,又有了那般境遇,令人唏嘘。十一岁失去母亲,至此直面社会,小小的孩童是天大的难题和挑战。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要面临的事情,似乎观念里,总认为一切都会按部就班的进行,比如童年,少年,就应该是乖乖在学校里读书的,而成年人就安心打拼失业,到了年龄谈恋爱结婚生子……可总有些人,像是被正常的轨道抛离出去,甩远了,不在正轨。但人生还得继续。时间对于每个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同样公平。生老病死亦然。但即便是这样的论点,也经不起推敲。生活太过复杂,看不见背后本质和规律,便会深陷其中,一叶障目。要么安心于做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快快乐乐,要么就去追求最终的真理真相,何必落入中间,下不甘心,上又不行,徒增无端苦恼。知足这东西,每个人的中间线都是不一样。
读《童年》小孩对生离死别之苦感受都不会很深切,至少当时体验不会有那种直直的切肤之痛,而像是隔着层云雾看东西似的,有奇、有疑,看不清那背后的东西的全貌、真实。 看高尔基的《童年》,我会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