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初高中时算得上是一个人缘较好的人,积攒到现在的老铁也有两三个,那时不管到哪里,做任何事都会有人陪着。然而在去年开始从南方到北方上大学的我成为宿舍最安静,最无话可说的人,一学期下来一个普通朋友都没有。但我并不因此而伤心。因为我认为性格不合再怎样相处也无法想到一块去。唯一遗憾的是 大一上学期过得很迷茫。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孤独是一个人最好的上升期。
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番经历,你必然写不出这样的内容来引起共鸣。我的大学还好,狐朋狗友一帮,偶尔一两个能走心。可是到了社会还是会重新洗牌。你的社会地位会觉得你在那些所谓朋友心目中的价值,面对现实,友情自然脆弱不堪。孤独是人生常态,能陪伴自己到老的自然只有自己,你这样能提前适应也挺好的。
我一直都觉得一个人可以活成一支军队,因为你深刻的明白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而这些造就了你与别人的不同,时间久了,你会发现,相处不来的就是相处不来,没必要为了讨好别人而勉强自己,不要把属于自己最后的一点舒适都放弃,找到自己所钟爱的并投入热情,这才是抵抗漫长且无聊的时光的最强武器,生命的常态就是孤独,那些让你真正成长的日子也是在孤独里,一个人要努力的把自己活成一支军队,这样,你才不用担心和患得患失,从而更加专注的完成自己的目标。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一个人的朝圣》徐大乐
不缺朋友,有困难的时候都会互相帮助,可以谈心,我把这些人叫做朋友。我缺那种志同道合的挚友,灵魂上的冲击😶
今天起的格外的早,从五点到七点,从朦胧到清醒,整个过程出奇的平静,睁大惺忪的睡眼,愣愣的躺了两个小时,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是因为新年吗?还是因为新年心中有念呢?新年好,白蓝鸽~
黑夜总是能勾起人的回忆,黑夜也总是适合拷问自己,时间真的是最好的答案吗?一句把问题交给时间就真的解决问题了吗?是在回避现实,还是说…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和不甘呢,或许……一切的...
记得第一次,第一本书,第一句话:穿过长长的县界,便是雪国。 先生的文字总是如此,至朴,至净,至纯,至真。不似华丽而绕口的字眼,也缺乏狂歌痛饮的豪情。只是在最最平淡,最最普通的...
不能说读过多少推理小说,也不能说读过很多东野的书。不算过于复杂的人物线,和有时有些许牵强的所谓线索证据,使得阅读体验只能说还算尽如人意,称赞的话说不上太多。总归有些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