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四川
  • 亲爱的朱先生:
    您好!
    作为一个对美学一窍不通的白痴青年,很幸运,也很高兴在此寒假拜读了您的《谈美》一书,让小生灵魂得到了升华,情趣与情商都提高了不少,小生不胜感激,再在此信中向您讨教讨教。
    美,何为美?起于形象的直觉,孤立于实际人生,是人的情趣与物的姿态交感共鸣,是不带任何意志欲念,不带抽象思考的,且美感绝不是快感也不是固定存在的!
    老师,您把美分为了欣赏美与创造美,《谈美》一书中已写得分外明了。要欣赏美,需用直觉,不带任何思考欲望。欣赏美,还要分清美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独立于外界而达到物我同一。欣赏美,还需要结合联想,考据和批评;联想,考据和批评都不是美,但美的欣赏却离不开联想,批评和考据。经您的诉说论证,我也明白了自然的美丑与艺术的美丑并无联系,美起于欣赏者的心。
    谈到创造,你首先帮我们区分了艺术与游戏,道处了艺术与游戏的相似处和差异。接着继续从想象,情感,模仿,格律,灵感五个方面记叙论证创造的特点。艺术创造不能脱离想象,也不能没有情感,不能拘泥于格律和模仿,也不能没有格律和模仿。所以说,艺术家一半是诗人,另一半则是匠人。首先要模仿精品,勤学苦练,然后才能迸发灵感,创作出自己的艺术。灵感也是需要潜意识日积月累的,不是一下子就凭空出现,它也有赖于人们平常的学习与专研。
    最后,您给我们谈论的人生与艺术化:广义来说,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艺术!您也倡导我们要过一个富有情趣的生活。生活中我们应该慢慢走,学会欣赏沿路的风景。
    再次感谢您,朱先生。宁使我受益非浅,期待与您进一步的交流学习。
    敬祝:
    身体健康,猪年大吉
    您忠实的读者:陈志豪
    2019年2月15日

    整本书阅读~朱光潜《谈美》

    各位朋友,春日迟迟,柳芽初发,海棠含苞,黄莺轻啼,春的美慢慢显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要开始下一本书阅读,这本书是朱光潜的《谈美》,中华书局出版。 本书娓娓道来,有序,开场话,和...

  • “我认为卡夫卡是文坛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这样评论一个作家。
    他就是卡夫卡。
    卡夫卡的在世一生是平淡无奇的。1883年7月3日,卡夫卡生于布拉格一商人家庭。所以我们的作家卡夫卡一开始也并非一名作家。迫于父亲的意志,卡夫卡入布拉格卡尔·费迪南德语大学,先攻读化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和艺术史,后改学法律。直到1902年,一个在易北河畔巧妙的相遇,与布洛德相遇,我们的作家卡夫卡开始第一篇创作《一场战斗的描写》。之后多有作品写成,但在对于自己的作品,卡夫卡很少表示满意,只有寥寥几篇有幸发表。在卡夫卡看来未被出版的作品均是涂鸦之作,因此在他的遗言中要求好友布洛德将其烧毁。可是布洛德违背了他的意愿,将其全部著作(包括手稿,片段,书信等)全部发表整理成集,这才在世界文坛上引起巨大反响。
    卡夫卡的作品有中长短篇之分,生前发表的多为中短篇小说。因此长篇小说中由于手稿遗失,多会在阅读中看到“此处缺一页”这类说法。
    由于卡夫卡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
    这点小宋从《饥饿的艺术家》中颇有感触。对于饥饿艺术家,有人说他是以绝食表演作为谋生手段。但从饥饿艺术家死前回答管事的疑问“因为我找不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不会这样惊动视听,并和大家一样吃得饱饱的。”看出他的追求与信念大于生命。可是夜班看守的不信任,自认为好心给他留空隙让他有机会吃东西却让他无比痛苦,整日郁郁寡欢,最终死在草席上。
    这篇小说虽然写的是那位饥饿的艺术家,但我以为作者是想通过巨额的艺术家的事迹来表达自己内心对艺术,对写作的渴望,抒发出因自己的艺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而孤寂之感。
    同时,卡夫卡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这给阅读和理解他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卡夫卡的作品难读,连母语是德语的读者也觉得读懂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这点小宋更是颇有感触,插句题外话当小宋我看完《杀兄》后就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是杀兄)不过正是如此,卡夫卡的小说才会更具深刻意义。举个例子,比如《我的是十一个儿子》(据说它是作者同一时期正在写的十一个短篇里主要人物的简单勾勒)便在这十一个儿子的各自性格中展示了人性的各种轮廓,或好或坏。
    最后提到卡夫卡小说的手法,我想肯定就是象征与讽刺(这个算不算手法啊)起初看目录小宋就被《中国长城建造时》所吸引到了(当然是出于一个中国人好奇)。这篇小说便就是象征和讽刺的典范了。当然我想里面的古中国不只是古中国更是一个捉摸不定,不可企及的权力机制统治集团的代表。长城建造过程也更是有着对权力与组织的集中。也许正是这样的手法才在文学上诞生了“卡夫卡式”批判现实主义风格吧。
    所有,这里小宋也诚恳建议大家返校后可以在书架上拿起小宋这本《卡夫卡中短篇小说全集》领略领略卡夫卡式的魅力!

  • 肖申克的救赎 陈志豪
    全名《春天的希望·肖申克的救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史蒂芬·金,译者施寄青、齐若兰、赵永芬。该书主要讲了一位青年银行家冤枉入狱,在狱中如何机智勇敢,如何满怀希望,最后越狱成功的故事。内容跌宕起伏,感人肺腑且富有深刻的哲理,是一本不忍卒读的好书!
    下面我们主要讨论一下故事中某些情节安排的作用。
    1、“监狱里的每个犯人都声称自己无辜。他们只是碰上了铁石心肠的法官,无能的律师,警察的诬告,而成为受害者,再不然就是运气太坏了……”
    这里也是在交代背景,每个犯人都以各种理由想说自己无罪,为安迪无罪不被人信服做铺垫。如文中所述“大多数犯人都不是什么好人,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别人,他们最大的不幸就是生到这世上。”肖申克的黑暗不禁让人们为安迪捏一把汗,也为后来安迪在这浑浊的监狱中自强,自清想对比。
    2、书中波顿养的鸽子“杰克”在被放飞一星期后饿倒在运动场的角落,还有老布鲁克出狱后的自杀。
    这就是电影中瑞德说的“体制化”:这些围墙很奇怪,刚来的时候你会恨它,慢慢的,你就会习惯它,日子久了,你会发现你离不开它了。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你的作息时间,你的生物钟已经很严格的遵循了狱中规定。再让你假释,突然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一个你已经脱节几十年的社会,对于自己的身份,你担惊受怕,自视卑贱。几十年过去了,没有朋友,没有亲人。自己受不了新环境,反而很享受在狱中的生活。很是悲惨,监狱不仅夺去了你宝贵的青壮年时光,还让你失去了对自由的向往,把你的一生都钉在了监狱的墙上。
    3、安迪冒险与哈利攀谈出主意,让大家在屋顶上喝上了啤酒。瑞德在独白中说“我们坐在阳光下,感觉就像自由人。啊?见鬼,我好像就是在修自家的房顶……”
    这是第一次有了温暖美好的氛围,安迪首次智慧的体现,就让安迪的才华显露,从此成为狱中的明星人物,从犯人到狱官都请他帮忙。安迪不仅受到了狱官的青睐,还博得了狱友的好感。安迪也让瑞德一行人感受到了自由的美好,让他们燃起了希望。
    4、经汤米得知,安迪确实是无辜的,安迪找到典狱长诺顿说明真相,可却反被关了两个月禁闭。
    这是安迪第一次情绪反常,自己被冤枉了快30年,几十年来的痛苦、委屈终于爆发了出来,有不甘和愤怒,有痛苦和无奈,被狱官拖出去前,他一直大叫着“这是我的人生,这是我的人生。”但无奈,诺顿不肯放安迪,他还需要安迪帮他洗黑钱。此时安迪的人生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这也坚定了安迪逃跑的决心,这是他自己的人生!
    5、安迪已经越狱成功,瑞德也获得假释,瑞德按照约定找到了那块石头,看到了安迪写给他的信,最后去寻找安迪。
    这已经到了故事结尾了,是饱含希望和美好的。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是永远不会消逝的。”正是安迪感染了瑞德,给了瑞德希望和自由。
    若不是两个人的承诺,若不是安迪为自由做出的极大努力,瑞德可能会像老布鲁克一样,要么选择自杀,要么选择重回肖申克。
    读完整本书,再看了一遍同名电影,都始终给人震撼之感。希望就像具象成为安迪一样,活在了我的心中,他花了30年才逃出监狱。这30年安迪一直都满怀希望,这种积极乐观,坚定持久的心态让人膜拜,这种希望之心是真正的可贵!就如书中有一句说道:“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寒假读整本书纲要

    亲爱的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按照书目构建了高二班级书库,48班有约78本,49班因为竞赛停课书本少了点,但也人手有好书在手。建议每天读书读报时间不少于40分钟。 开卷有益,读书养...

  • 寒假读整本书纲要

    亲爱的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按照书目构建了高二班级书库,48班有约78本,49班因为竞赛停课书本少了点,但也人手有好书在手。建议每天读书读报时间不少于40分钟。 开卷有益,读书养...

  • 青姐,我们明天开学了怎么办?

    共读《边城》

    提起沈从文,自然会想到《边城》,这是他的代表作品。 小说如悠远牧笛,又如高山流云,淙淙溪涧,山间清风,让人低徊沉醉又唏嘘感慨。 白塔,清溪,黄狗,...

  • @吾饭吾天 。一班,陈志豪

    李白杜甫写作练习

    近期读了李白、杜甫的诗歌,初步领悟到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之准确评价。 李白诗风多变,多以清新飘逸,雄奇浪漫见长,诗歌内容涉及广泛,尤其是抒发理想受挫的苦闷,放...

  • 老杜的家国情怀
    历史上有名的老杜(杜甫)和小杜(杜牧)都有着同样的家国情怀,老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小杜“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原来他们都是名将杜预之后,有着血缘关系,也都继承了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其中老杜的家国情怀尤为强烈,他忧国忧民的诗句也不计其数。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在繁华热闹的集市,他察觉出百姓的疾苦;在奢华荒淫的宫廷,他预见到国家的危机。他没有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他没有机会看到百姓的快乐,他的一生,只有对国家日渐增加的忧虑和绝望。
    杜甫年少家庭环境优越,过着安稳富足的生活。自小好学,七岁便能作诗,从小便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志向。他见证他家族连同国家的没落,见证人民生活的日益疾苦,正是这些平常人察觉不了的经理造就了老杜的家国情怀。
    老杜少怀壮志,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他多次仕途受挫,被小人诬陷,被君王埋没,常叹“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之后,他奔波逃难,黎民百姓生不如死的生活更是为他所见,所以才有“三吏”、“三别”出世。他是多么同情人民的生活啊,宁愿吾庐独破,也希望得广厦千万间。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注定老杜要含憾而终!
    这样的世道造就了这样的杜甫,造就了他这样的家国情怀。

    李白杜甫写作练习

    近期读了李白、杜甫的诗歌,初步领悟到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之准确评价。 李白诗风多变,多以清新飘逸,雄奇浪漫见长,诗歌内容涉及广泛,尤其是抒发理想受挫的苦闷,放...

  • 李白杜甫写作练习

    近期读了李白、杜甫的诗歌,初步领悟到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之准确评价。 李白诗风多变,多以清新飘逸,雄奇浪漫见长,诗歌内容涉及广泛,尤其是抒发理想受挫的苦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