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天津
  •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 朝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方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赠我情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真正表明他是平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看!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人,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呀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江上渔者 北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贫女 唐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格调高 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巧针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 新嫁娘词 唐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

  •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人借引用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与不满。

    蜂 晚唐 罗隐

    无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 蜂 晚唐 罗隐

    无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 诗人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家人垂钓时兴致勃勃,其乐融融的生活场面。读来令人感到温馨有趣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南池 唐 李郢yǐng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注:榼(音...

  •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南池 唐 李郢yǐng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注:榼(音...

  • ①解:能够。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

    风 唐朝宰相诗人 李峤

    解落三秋月,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风 唐朝宰相诗人 李峤

    解落三秋月,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