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广东
  •   «百年孤独»读后感 李格晓 高二十班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先生写的一部富有魔幻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以拉美地区1830到十九世纪末里70年间的悲惨经历为原型讲诉了布恩迪亚家族里七代人的传奇经历。
    在从1830年至十九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无数次的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而且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 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整个故事当中,无论是迪亚家族还是马孔多镇,都被他们狭隘思想所紧紧地包裹住,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书中最开始的语言“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会死在树下,而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会被蚂蚁吃掉。”也逐渐在七代人的发展当中逐步得到了应验。
      从家族中七代人逐渐变得如此相似甚至重复的名字也可以透视出布恩迪亚家族有形转衰的历史,他们相互猜忌,互相鄙夷终将是最终没落的征兆,从最早乌尔苏拉抗拒何塞·阿尔卡蒂奥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开始。封建、古板、僵化、守旧的思想渗透进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布恩迪亚家族,还是最终消匿于飓风之中的马孔多小镇,甚至是当时的整个拉美民族都是如此。

    【学生作业】10班:2022.10.29《老人与海》《百年孤独》读后感

    要求: 1.从《老人与海》《百年孤独》中选择一本书,写一篇鉴赏短文,自拟标题,不少于500字。 2.鉴赏短文内容可结合本周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拓展阅读资料展开,鉴赏可以聚焦一个...

  •   李格晓 35《谏逐客书》读后感
      由于秦王当政,对于异国臣子部分出现的问题,决定采取的驱逐客卿的政策。而李斯自己身为楚国人,为了可以继续留在秦国效力,于是写了这篇《谏逐客书》,以此来劝说秦王打消这个想法。
      《谏逐客书》就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议论说理文。李斯运用自己高超的文学功底与议论技巧将自己的立场与观点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地从多个角度向秦王嬴政阐述了驱逐客卿的弊端。
      开头一句的“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就巧妙地将过错从自己的身上推到了一众客卿的身上,这样即使出言使秦王恼怒也不至于引杀身之祸上身,也间接性的给秦王一个台阶下。虽然说谁也知道这道逐客令是秦王亲自下的,但李斯仍乔装不知,表示自己是从官吏们那里得知的,也并没有直接说逐客是陛下之过。这样就显得语气与态度更加委婉,让秦王听的时候也能够更容易接受,不至于因此动怒。
      接着李斯为了能够让秦王更加信服他的观点,就举了在秦王之前的四位老祖宗对于客卿的做法。谈到秦穆公遍求贤士而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新法而实现国富民安的愿景,秦惠王采纳张仪计策席卷九夷各部,让其它六国对秦国俯首称臣……这一系列接纳客卿的事例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危害,反倒是亲近贤臣让秦国更加强大。让秦王能了解到因为自己这样做也是破灭了老祖宗们以前一如既往的做法。
      也让秦王嬴政能够更加看清秦国如今的繁华强盛大多都是异国客卿们的功劳,没有客卿,就没有如今的秦国。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虽非本国人,但愿效忠该国皇帝,也该得到重用。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尚无国别之分,何况是贤才呢?在该文中,我真心地感受到了李斯对秦朝的深谋远虑,他诚恳地劝谏皇帝应该广纳贤才,亲近贤才,远离小人,方可久远。
      在文章结尾,他还深刻地指出“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这样做势必会危害到国家。他的文章情真意切,利害分析得淋漓尽致,一篇《谏逐客书》至今让人受益匪浅。
      通过此文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古代大议论家李斯的壮阔雄辩。

    10班作业(5.14)

    写《谏逐客书》读后感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5月15日下午5点前,以回帖评论形式提交作业,读后感格式要求:包含读后感标题、班级、姓名。 提交前请大家认真检查标点符号,检查是...

  •   高一十班 李格晓
    «宋仁宗和他的精英帝国»这本书阐述的正是宋仁宗在位时的大宋王朝。
      中国的文明造极于大宋,而宋仁宗时期的宋朝正式宋的顶峰时代。«宋仁宗和他的精英帝国»这本书主要以一手史料着手,沿着历史的时间轴,从宋仁宗亲政到嘉佑开科,再到苏轼被提名,展开娓娓道来。更是全方位无死角地揭示了宋王朝繁荣昌盛的盛世局面背后的明争暗斗,让我们更加地了解到大宋王朝的政治特色、时代气息以及人文风貌。书中内涵的观点尤为新颖,作者8利用字字词词在试图打破原本植根于人们观念中的固有思想,打造全新的对史料对宋朝的解读与挖掘。
      在中国将近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社会中,宋朝始终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占有着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自古以来的中原,一直都是或多或少的以武为重。而宋朝,这个由宋太祖赵光胤,一名武将打造的包纳壮丽江山的朝代,却使一位位饱腹诗书的文人雅客们首次登上了这庞大的历史舞台,成为了政治舞台剧中的主演,在他们的尽情挥洒之下,才演绎出来这如此瑰丽多彩、与众不同的宋王朝。
      关于宋仁宗,他莺歌燕舞,华晔玉瑾,性格如宋词般温婉,气质如兰花般高贵;他市列珠玑,云盈丰华,创造出了这不可一世的繁华和登峰造极的文化。(摘自一个优秀评价)
      如此优秀的宋仁宗,面对的却是现在大多被世人诟病的宋王朝。
      这个宋朝,被诟病行政效率低下,内部秩序倾轧,积贫积弱,金瓯残缺。
      因为宋太祖赵匡胤自己就是武将夺权,又利用杯酒释诸侯的巧妙玄机将一切大权集于自己一身,黄袍加身,翻身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宋太祖他不怕吗?其实他也怕,害怕总会有能人志士像他一样默默磨刀,害怕总有一天会有下一个“赵匡胤”将他一统的江山化为己有,将一切沦为乌有。所以他绞尽心思,想出了许多将被翻盘的可能降到最低的策略。
      既然他自己就是武将出身,武力夺权,那么就尽可能地降低武将的权力与地位。俗话说得好“三个文臣造反,也抵不过一个武将”。因此,赵匡胤就设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机构以及制度来确保文臣的权力远大于武将,又想方设法地限制武将的权力,为他们套上“重重枷锁”。例如:调兵权、统兵权……甚至作战时的排阵队伍都不能自己决定,都统一由一群文臣们绘制作战图纸而定;又运用调兵权,施行三年一换的轮换制度,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面对如此局势,好在宋仁宗的身旁有一群紧随着他的能人志士。
      能代表宋朝特色的是仁宗时代。这一时期名人荟萃,吕夷简、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狄青、富弼、包拯等名臣辈出,足以令前人汗颜,更为后世津津乐道。这些名人生活于同一个历史舞台,演绎着惊天动地、跌宕起伏的风云际会。这些文人骚和他一起建立了宋仁宗的精英帝国。
      宋仁宗赵祯生于公元的1010年,在他的时代,创造出了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六个也都在他的时代,那时候的丝织品今天的人也造不出来,谁又能说宋朝“积弱积贫”呢?回望历史,他虽然没有汉武唐宗那样开疆拓土,但他却是最让人朝臣百姓温暖的一位。
      虽然宋仁宗在贫民老百姓中的知名度,在历朝历代的皇帝的对比之下着实不高,一是因为他没有过于鲜明的性格,不好大喜功也不睚眦必报,普普通通宽厚仁和。二是没有强硬的政治手段,官员被贬被罚并没有生命危险,反而在贬迁之路上游山玩水成就了一些文学大家。但他的节俭意识却是大多数皇帝都比不了的。在位期间,他没有修善过任何一座繁华的宫殿,没有动用过任何什么大的土木工程,一切都是平平淡淡,甚至生活方面和老百姓没什么差别,丝毫没有一点皇帝的架子。他一生节俭,有时候甚至连他身旁的奴俾们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你想想看这样的皇帝古往今来又能有几个可以做到如此?
      他本性善良而敦厚。即使是降职一些官员,也是贬到一些离京城比较近的富庶的地方,生怕他们在偏地受苦受累,这在历代历朝也是不曾有过的。
      他是古往今来的一代贤王,因为他,成就了北宋历史上的一批精英。
      
    ═════════════════
      文内部分历史常识来源于百度以及学习历史知识。
      
      
      

    高一10班作业(2022.5.1~5.4):《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读后感

    作业要求: 1. 5月1~4号阅读完书籍《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写作一篇读后感提交。提交形式:在本文后面以评论形式跟帖提交作业。 2. 读后感内容和格式要求:自选角度,内容...

  • 《国学修身课》读后感3.1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看了《国学修身课》以后,最大的感受和感谢就是中华文化与民族内涵的渊远。 第一课就讲述了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与精神所在以及传统的儒家文化的无限魅力,还有中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