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瀛Neptune 本来最近有点忙不打算写文的,不过今天被模特奚梦瑶刷屏了,原因是在昨晚万众瞩目的上海维密秀表演环节中,奚梦瑶不慎出现意外跌倒在台上。虽然她很快就站了起来...
这是日本的国宝,不是中国的。如果此物只在中国出现没有流传到日本,也只不过是一件件普通的油盏而己,毫无价值可言。
文/凉亦歌 成长就是一副洒洒脱脱、不动声色的模样,在你出色之前,没有人会在意你的彷徨。 一个人的时候,必须酷起来。 1. 一直以来的环境和视野使然,身边好久没有涌现过很多优秀...
文/怀左同学 01 有人说同学会是名利场,毕业后就不想再参加,在批判的背后,我们透过表象也可以看到,毕业几年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很多人疑问:“我们在大学时明明差不...
01 先问一句,你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 但是我想,你很可能会这样回答:“我应该是中性偏内向”,或者“我感觉自己有双重性格。”总之,我猜这个回答多半是模棱两可。 其实,这是因为...
“内向的人不太喜欢长期处于一种嘈杂的环境中,往往喧嚣过后,都愿意置于一种安静独处的状态,以此获得能量。”这是我的心理老师在课堂上与我们谈论的一番话,瞬间让我膜拜。
真的是原创吗?怎么感觉以前看过
「真实故事|女大学生被拐卖之后……」01 有时候,人命运的转变就是在一瞬间。 假如11年前,素月不曾萌生过去乡村支教的念头,也就不会在辗转的旅途中被人掳走,被卖到那个荒昧闭塞的小山村。 那一年,她才21岁,还是...
先无耻地广告一下我自己写的影评:http://www.jianshu.com/p/0c516f71fae6
分为剧透与科普篇以及评论篇。
然后来说一下豆瓣的那句“多数影评都混淆了自己满意的故事和导演想讲的故事”,在我看来这句话本身就错了,因为看电影的是观众,不是导演。
当然,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谈的到底是专业影评还是普通的所谓“观后感”。如果是专业影评的话,其实普通观众几乎都没有资格来谈论,因为如果不涉及摄影技巧演员表演和剧情安排等等专业元素的话,这谈不上是专业影评,而普通观众对上述内容只存在模糊的认识,不可能专业。而如果我们所谈论的是观后感,那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就此发表意见,因为观众是观后感的感受主体,而不是导演。
就个人来看,无论是豆瓣上的还是什么地方的,所有的“影评”充其量都是观后感,真正达到专业影评级别的评论凤毛麟角,所以不存在豆瓣那句话成立的前提。
当然,这段说得有点抬杠了。
然后来说《地心引力》。
其实,无论是《地心引力》还是《星际穿越》,我并不会因为一个舞台是地球一个舞台是宇宙就认为前者没有后者大——事实上,这种大仅仅是作为一种背景设定而存在的数字,本身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难道《星际穿越》中实际有效事件发生的场景真的涵盖了它所历经的宇宙空间了么?显然没有。两个星球上的探索区域其实压根没有《地心引力》中的场景来得大,它的大仅仅是作为故事背景而存在实际上却不发生任何有效交互的“另一个星系”这几个字而已。
当然,这是从空间的维度来谈,如果从时间的维度来谈的话,《星际穿越》中的时间隔阂是实际有效推进剧情发展和人物感情冲突的因素(这里不说后半部分神棍级的时间回溯)。
所以,如果真要说因为没走出太阳系就说震撼不够的话,那我只能说这样的观点太表面了。
《地心引力》最大的特色与魅力,大概就是人们终于开始学会用真实的眼光来看待未来,以及深藏在未来的黑暗中的阴冷,而不似过往的那种无度罗曼斯——这点也正如你在提到《2001》时所提及的。而与此相比,《星际穿越》在这层意义上其实只是延伸,而没有更多——大概肯花这么多人力物力并虚心请教Kip是最大的意义吧,但为了视觉效果和“艺术性”将黑洞的实际呈现做了“美化”却也冲淡了这层意义——我文章的科普篇提到了这点,最近Kip的访谈也印证了我的观点。
至于说书籍,个人认为看《星际穿越》之前看《三体》是无意义的,看Kip自己的《黑洞与时间弯曲》的第一章更有意义,那可以认为是这部电影从水星开始到进入黑洞这段内容的更真实科普版本(进入视界以前的那场)。事实上,整部电影最适合看的就是这本书了,而且如果有兴趣,可以继续看这本书第一章之后的内容,对理解整部电影的物理术语也很有帮助——除了五维的部分。
另,附带,千万不要因为都出现了高维而错误地认为三体中的高维和这部电影中的五维是一个意思,那是两码事,对应了超弦理论的两个不同模型。
“波和粒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两者分别发展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波对应相对论,能解释宏观宇宙已观测到的数据和现象,粒子对应量子力学,能解释微观宇宙已观测的数据和现象”
让我来较真一下:这段的理解全错。
量子力学的基本观点就是“波粒二相性”这一历史上长存的物理术语。
事实上,在量子力学的范畴中,经典的粒子概念和经典的波概念都不存在,而现代物理意义上的“粒子”本身就是和波是一体两面的,不作区分。
而作为经典物理理论,相对论和波也基本无法对应。大概你说“场”的话还更贴切一点吧。。。
至于为什么要黑洞中的奇点的数据,你的说法和电影中实际所发生的其实不符。
老布兰德其实已经在理论上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融合了——对,是已经融合了,所以不是量子与相对论无法和谐,它们已经被和谐了,至少在理论模型上已经被同一了。
但,物理光有一个理论模型是没用的,还需要各种参数来匹配现实世界。比如说现代的量子场论中有一种最成功的理论模型叫做标准模型,它的理论框架大家早就知道了,通过理论一步步都推导出来了,但它有11个参数是理论无法给出的,只能通过实验来获得。
在电影中,老布兰德所面对的是一样的问题——理论框架他是早就搞定了,但可惜的是参数没有。而且根据理论,这些参数在黑洞内部,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参数他是永远也不可能拿到的。
这才是他感到沮丧并且隐藏自己解开方程的原因——不是理论上无法融合,而是融合以后还差一些参数,但参数你就是无法知道。
最后想说的是:我其实不敢苟同火烧500亩玉米地的做法。。。。。。
另,我认为好的科幻看完是让人内视,即回头看自己。抬头看星空我并不认为就是好的科幻的表现,有时甚至代表了大而无当。
嗯,部分内容只是说的比较激动,没有不敬的意思哦~~~
最初培养阅读习惯的时候,我逼迫自己去读书、去理解、去写笔记、去做思维导图。一周一本书。你问我读完一本书后,收获了什么?一张Xmind制作的思维导图,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当我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