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徐媛 双峰斗碧,寒玉横秋壁。两道弯环天际,凝无限、青螺色。 断岸涛声急,似奏临邛瑟。鸾镜绿窗人去,惟留取、春山迹。 这首词以双峰、寒玉、秋壁等意象勾勒出清寒秀丽的山水图景...

明·徐媛 双峰斗碧,寒玉横秋壁。两道弯环天际,凝无限、青螺色。 断岸涛声急,似奏临邛瑟。鸾镜绿窗人去,惟留取、春山迹。 这首词以双峰、寒玉、秋壁等意象勾勒出清寒秀丽的山水图景...
宋·辛弃疾 衰草残阳三万顷。不逢飘零,天外孤鸿影。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这首词作于闲居带湖...
佚名 唐高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人,年十四出家为僧。稍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唐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
蓝天白云,空旷的、一望无垠的天空,一群飞翔的鸟儿,窗前两只好奇的、望向窗外的猫咪,构成了一幅充满温馨、满是宁静、和谐无比的周六早晨的画面。 不禁想:静下来,会发现很多时时在身...
清晨看到一句话英语俚语: Wasting time is robbing oneself. 意思是:浪费时间就是掠夺自己 我把它默默的记录下来,从初中开始,就有一种习惯,有一...
唐·杜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月夜风景图。“四更山吐月”,说明时间已经...
唐·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此诗中...
唐·章碣石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地位,采取丞相李斯的建议,于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烧毁...
唐·孟郊 北风临大海,坚冰临河面。 下有大波澜,对之无由见。 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 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变。 欲知求友心,先把黄金炼。 《求友》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自然...
宋·杨万里 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经无从考证。这首游山纪胜之作,是作者为了记录自己在山行途中的片刻感悟而写下的...
近现代·章炳麟 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州。 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餱。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此诗写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此年六月三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世间路有千万条,人间正道是沧桑。 为何会有如此感慨呢?源于2025.8.13星期三闰六月二十家中被盗事件。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似乎与小偷结下...
宋·柳永 长川波潋滟。楚乡淮岸迢递,一霎烟汀雨过,芳草青如染。驱驱携书剑。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心情厌。 望处旷野沈沈,暮云黯黯。行侵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认去程将...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此诗所作年代已难以确考,似为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李白漫游金陵时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为去朝以后所作,...
魏晋·陈寿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
清·陈维崧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康熙七年(1668年),正...
宋·文天祥 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空翠晴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雁过孤峰,猿归危嶂,风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 堪嗟漂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南浦闲...
南北朝·谢眺 徘徊恋京邑,踯躅躧曾阿。 陵高墀阙近,眺迥风云多。 荆吴阻山岫,江海含澜波。 归飞无羽翼,其如别离何。 齐武帝永明八年(490年)八月,任随郡王萧子隆为荆州刺史...
宋·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
近现代·王国维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这首词出自于《人间词》乙稿,乙稿就总体看,写于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