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灼灼,树下之人也极其耀眼,舞姿曼妙,浑身散发着优雅高贵的气息。令人心驰神往,只是那一眼,她的身影就永远地停留在了他的脑海里。
她是丞相独女——林焕颜,生而高贵,却从不自傲。远远不同于其他贵女那般,且素有“京城第一才女”之称,她是独特的,是敢于直言的。
他是王爷的门客——胡志杰,抱负远大,却无用武之地。空负了这一身才华,但他不放弃,他是勇敢的,敢于坚持的。
当初匆匆一见,他却情根深重。自那一别后,便不能忘却。那时的她,温婉大方,气质出众,热心助人,无高低贵贱之别,就那样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便足以颠倒众生。(皇城街道上,马车行驶,突然转弯,前方幸而有位少年救了在路中央的小孩,救过小孩之后连忙交给孩子母亲。车夫指责他们挡路,致使急停,惊扰了自家主人。这时,车内之人突然张口说,“安凌,我没事,并无大碍。”掀开帘子,向斜前方看了看,说道“下人不懂事,惊扰了公子,还望见谅”。少年心想,“怎么会有这么和气的贵族之人,而且声音那么温和,让人丝毫没有愤怒之意?”然后,让车夫驾车离开。帘子被风刮起,正好看见了小姐倾城容颜。)
末代王朝,风雨飘摇,边境入侵,朝局动荡。他们相遇偏逢乱世,注定是一场孽缘。
再次相遇时,她仍是那般仙气缭绕,而他也遇到了伯乐——紫骏王爷,提拔重用他,带他出席一切的宴会。所以,才会有了宴会之上的“重逢”。不过于她而言不过过眼云烟,但对于他却是刻骨铭心的,只一眼便成了他心上的人,自此对她的爱意一发不可收拾。
桃树之下,那一次的悸动,她再次想起来,仍然在心里偷偷地笑。面对着厅里你来我往觥筹交错的虚假情义,她忍无可忍,退出席间,前往花园里散步,听着那丝竹管弦之音,不免伤感,想起了“霸王别姬”,不忍舞了一段。正跳着尽兴,突然后面有掌声响起,还叫好。原来他因被王爷重视,如今被各种人巴结,纷纷前来敬酒,厌倦了他们的阿谀奉承,便找借口出去透透气。腰没弯下去,却被吓了一大跳,险些跌倒,多亏外出醒酒的他,手疾眼快大步跑上前,一把把她的腰揽住,才没致使摔跤。此时,两个人都楞了一下,然后互看一眼,她的心跳很快,脸也有微热的感觉,赶紧边低头,边用手推开他,嘴里还说这“谢谢公子”。他也识趣地松手,但内心是无比激动的,因为那个人是她,是他心底里深深藏着却遥不可及的人。
分开之后,焕颜赶紧逃离这个地方,而志杰在这里愣了好久,才忍心离去。公子那儒雅的风度,温柔且有磁力的嗓音,让人听着很是舒服。他身上有一种与世不同的清高,身处乱世,但出淤泥而不染,使人看着就赏心悦目。自那一夜之后,她的心中常常想起那一夜的际遇,那种紧张,那种激动,真的是前所未有的。过了些时日,她才明白:原来她的心里从那夜之后便住下了一个人。
天有不测风云,万事不顺。她只想安安静静的做好自己,帮助可以帮助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边境战乱,我朝处于下风。敌国代表前来谈判,说:我国本是边境小国,只因强国逼迫,逼得我们不得不奋起反抗,如有得罪,还望多多包涵。我国国主说愿求娶贵国公主,两国永结秦晋之好,以后唇齿相依,互惠互助。面对他们这无理的要求,朝中之人无力反驳,国君只好应承下来了。君子一诺,重于千金。表面的风光霸气应承许诺,可背后却要头疼一番。
必须要找寻一人前往和亲,四下着急却无可奈何。大公主早已下嫁于将军之子,二公主生来便有疾病,让人远离,三公主排行最小,却也最讨人欢心,是皇后爱女,亦是太后的掌上明珠。终究是拗不过,无和亲人选。只能把目光投向其他宗室待字闺中的贵女。然而,朝中之人都不想让自家女儿前去,不知从哪里来的谣言,众人听信,联名上书,封丞相之女为安平公主,前去敌国和亲,皇帝当然极力赞同,朝中大臣说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丞相也无理由拒绝,忍痛割爱,含泪哭诉事情原委。焕颜本就是贵女,知书达理,如何不能明白父亲的苦衷。就这样,她忍痛答应,无法抗拒的命运就这样开始了。
大国下嫁公主,彩礼陪嫁自是极多的,送亲队伍亦是浩浩荡荡。一路过去,尽是崇敬的眼光。身在离乡途中,心中的悲苦不胜言表,那离别之苦,眼中噙含的泪水,一直在打转。她知道,这是她自己选择的路,关乎大国礼仪,无论如何这个亲她和定了,这个素未谋面的人,她嫁定了。她的心死了,死在了那天答应父亲和亲的那个雨夜里。
看着一路上的风景变换,不由得想到“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而她自今离别之后,归期未定,如何不让人伤感?但她仍然要向前走去,留下那渐行渐远的车队散影。
她远赴边境和亲,而他也不安宁。他是王爷门客,是书生,亦是游侠。他想救天下芸芸众生,想让这百姓生活都“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是他的梦,他一生的追逐,因为她的出现,他的生活脱离了轨迹。为了让她自由,他冒天下之大不韪,混于和亲队伍之中,寻找机会,接近她,想要救她离开。可是,她拒绝了。她了解他的良苦用心,也明白自己的选择。她说“我既已做了选择,就不会在更改。也希望你可以辅佐君王,铲除朝中佞臣,治理好这天下,我会在某一角落看着这种大好局面的出现。你,不必再去寻我,若是有缘,我在有生之年,自会回来与你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