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与自由之间的平衡

我们都希望孩子做事符合规矩,培养自己的好习惯,也能与他人合作无间。

首先,“顾及他人”,心里装着别人。我们所有的动作,都会对别人产生影响。所以,请,在做之前,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切入点是让孩子成为那个“他人”,让他首先感到被照顾和被考虑的好处。

其次,想象后果。提醒孩子他们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事前用想象后果来说明,当事情发生时,也可以让孩子体会下承担后果的滋味。

帮助孩子达成自律:

1)制造不方便。孩子是从不方便而开始思考的,过于舒适和平坦的生活并不利于他们成长为自律、自强的人。留一些小困难给孩子们自己去解决,才是更好的启发方式。

2)纠正孩子的行为,方法很讲究。三个关键词:及时、温柔、坚定。

明白了规则,孩子就能获得更多自由。因为懂得了界限和自我保护,他们就可以尽情奔跑,尽情发挥。


守秩序,并不是靠管出来的,而是让孩子真正理解,维持秩序,做好自己的本分,本质上是对他人的照顾。让孩子们首先感受到“被照顾”,然后推己及人,慢慢就能建立共情。

建立秩序的过程中,家长的方法很重要——及时、坚定、温柔。必要的时候,小图标、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都很管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