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斗转星移,还没做好老的准备,公交车上就已经有了年轻学生给自己让座的时刻……
不服不行,时间和阳光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于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有了回忆总结,有了感慨有了思索,于是便有了对比。
就玩格而言,从小只有一个愿望长大了一定要当小四轮驾驶员,因为在我小时候只有集体才有的拖拉机,能够驾着它的人就是很了不起的人了。至少在整个公社也就那么一两个人才有资格。于是天晴下雨都围着开拖拉机的司机屁颠屁颠的任由他指挥干些力所能及的琐事,只为在停着的时候能坐在小四轮驾驶位上,双手握紧方向盘,不停来回晃动嘴里不断发出“吐吐吐吐”的声响,那也能高兴一个礼拜……
真正的觉得玩格今生无法忘怀,当电影《少林寺》刚在县城上演,父亲拜托县社送货的谢师一定把我们兄弟三个接上县城,于是在其他小孩羡慕嫉妒的眼光里昂着头斜着眼坐在小四轮上骄傲的卷土而去,脖子硬得跟木桩一般。也许这次玩格的影响力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太大,以至于后来成为航空公司VIP坐飞机头等舱开进口宝马车住五星酒店都觉得没有这次出行牛逼和骄傲。当然对比父亲而言更多是内疚,因为他能满足了我的骄傲,而我能有能力坐头等舱开进口车的时候他已经离去,而他一生都没有坐过飞机……所以对父辈而言从想开小四轮到坐飞机头等舱开进口豪车住五星酒店,走遍了大江南北,我可以说是玩尽了格。
同时也丧尽了德,丢人的事也没少干,当BB机传呼机在大城市流行,而身在山区,通讯还处于摇把电话通过邮电局总机转换的我来说根本就搞不懂了,于是外地老板和朋友把传呼号码给了我,我也只是礼貌的在那会独有的电话号码本上记了下来……某天外出提货需要联系合作人时,拿着电话号码本站在公用电话话吧前,不知如何拨打传呼,那话吧老板鄙视的眼神透露出“山巴佬”的目光,尴尬的恨地无缝……还有作为嘉宾出席宴请,面对主人盛情和第一次见到的“海鲜、大虾”却无从下口的借故离席狼狈而去。对比如今的孩子我都自感不如,更不用说科技突飞猛进的电子信息时代了,跟孩子对比我就是一傻瓜。正如黄永玉老先生说的:“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
跟父辈作比跟孩子比对,我想作为人总是在玩格和丧德里度过,这是相对的,没毛病,很正常,谁都不会例外。
能学就尽可能的学吧,避免提前老年痴呆,尤其是如今社会,一不小心就OUT了。
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