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早上听到一段分享,觉得非常受益,每天看太多的资料和信息,已经不太记得原文内容。
但是其中一段关于与他人相处之道,他说有四个阶段: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
听起来比较饶吧,再来看看他的解释:
把自己当别人,是以无我之心入世;
放下自我偏见,才能认清自己,看清目标。
把别人当自己,是以慈悲之心做人,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替人着想;
无谓的怨怼少了,人生也会变得舒坦平稳。
把别人当别人,是以通透之心阅世,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
放下不由自己决定的,专注自己能够改变的。
把自己当自己,是以自在之心养性,在纷繁世事中守住自我,才能过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人生在世,养的是心性,修的是心态。
这样一看,瞬间豁然开朗了!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载,但我们生活在世俗中,难免经常受到各种问题、各种人的干扰,有时候确实搞得自己疲惫不堪、非常难受!
但现在看来,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的原因,并不尽然都是别人的问题,只是我们得心态问题,更是我们与人相处的阶段错了。
假如有人说你,你会不高兴,会生气,会愤怒、会郁闷,会被别人的情绪影响,会对客观事实失去判断,说到底还是我们的修炼不够。
有时候也会盲目自信的预判了和别人的关系,会丢失边界感,太把别人当自己,所以有时会伤到别人或者被别人所伤,都是源于我们还没学会把自己当别人,直接调到了把别人当自己里面。
殊不知,这个修炼是分阶段分步骤的,你跳过的正是你缺失的,需要去修炼和完善的。
简单几句话,但道尽与人相处之道。
不知道是谁说的: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人生就是一场修炼,就是要不断尝试学习,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