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三只青蛙】
1. 亲子:画画课
2. 个人:日本签证
3. 学习:极光/芝士派/薄荷阅读
□ 时间管理的核心是要事优先,80%的精力推动20%的主要任务 □
昨日就寝 ☪︎ 1:00 今日晨起 ☼ 6:44
昨日午休/冥想/补充睡眠:1小时
如何过一天就是如何过一生,用“简、减、检”来对抗“忙、茫、盲”,自律才能自由!
* 2018年11月16日 周五
天气: 小雨
心情: 非常高兴
- 运动 -
我今天走了 3294 步,消耗了 160 千卡热量。
# 我做好了什么事 #
1.极光单词146天
2.芝士派98天
3.薄荷阅读211天
4.leo英文课,进入一个新的级别了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难度。
- 正面管教 -
“孩子们是最好的观察者,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你的一言一行,他们透过观察你、模仿你、慢慢成为你、最后才有可能超越你。”
走在一切工具和方法之前的,是父母榜样。而往往家长容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却不太容易客观看待自己和“别人家的父母”之间的差异。
父母、家人是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启蒙老师,易效能的学员中有太多因为父母自身改变而影响孩子改变的案例。“欲教子先正其身”,亲子践行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之旅,也是父母二次成长的契机。
- 反思 -
最近的践行仍旧在低谷期。进入疲劳期后唯一要牢牢守住的是这个仪式。最深层的东西不能放弃,才能有机会奋起直追。
- 让我开心的事 -
心里的疑问这么久以来得到了答案,和自己期许的差不多。
- 商学课 -
很多朋友知道我喜欢吃小龙虾,有次在上海吃到一家改写我世界观的小龙虾店,于是,我甚至威逼利诱店老板,让我投资成为这家店的股东。
有一次,没忍住馋,我在网上订购了几盒朋友推荐的小龙虾球。 本以为放在微波炉热一下就行了。没想到人家叫“啤酒麻辣小龙虾”,说,你去买一罐啤酒,把小龙虾球倒入炒锅加热后,再倒入啤酒,翻炒出锅。
我真的照做了,不知为什么,居然真的特别好吃,秒杀全国各地的大店。
真是因为这个小龙虾特别好吃吗?当然,这是基础。但是,我的这种感觉背后,其实还有一个行为经济学原理在起作用:鸡蛋理论。
概念:鸡蛋理论
案例
上世纪50年代,某家食品公司发现,他们的蛋糕粉一直卖不好。研发人员对配方不停改进,用户就是不买帐。这问题难倒了食品公司。最终,美国心理学家欧内斯特发现,蛋糕粉的滞销,真正原因是,这种预制蛋糕粉的配方配得太齐了,家庭主妇们损失了“亲手做的”那种感觉。于是欧内斯特提出:把蛋糕粉里的蛋黄去掉?这个想法被称作“鸡蛋理论”。虽然这为烘培增加了难度,但家庭主妇们觉得,这样做出来的蛋糕,才算是我“亲手做的”嘛。蛋糕粉的销量获得了快速增长。后来,一位叫桑德拉的美国大婶,根据鸡蛋理论,提出了一个“70/30法则”。就是说,如果你使用70%的成品(比如蛋糕粉)和30%的个人添加物(比如鸡蛋),你就能用最少的劳动,把工业化的“食品”变成个性化的“美食”。
鸡蛋理论,是源于消费者的一种行为特征:我们对于一个物品付出的劳动或者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该物品的价值。
为什么会这样?美国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认为,我们对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仅给事物本身带来了变化,也改变了自己对这一事物的评价,付出的劳动越多,产生的依恋越深。
这种现象,同样也出现在宜家的身上。人们热衷于购买宜家的半成品家具,回家自己组装。鸡蛋理论,也被很多人称为:宜家效应。
运用:两个方法
第一、让用户有参与感。
小米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让早期用户参与它的手机操作系统MIUI的功能和体验设计,获得一批忠实的种子用户,成为扩散的起点。
另一个案例是苹果的iPad。苹果公司提供一项免费的服务:激光镌刻。消费者可以自己构思和创作一段文字,苹果公司快速进行激光镌刻后发货,增加消费者的参与感。
第二、让用户付出劳动。
浙江有一个烘焙零售业的民企老板,开了几百家连锁店。他的门店里面,有着一张巨大的操作台,一排椅子。这个老板说,顾客可在这里动手,自己制作蛋糕,然后再花钱,买走自己做的作品。据说这项DIY业务的毛利颇高,比门店卖成品蛋糕更高。
其实,如果你没有操作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蛋糕里放一卷奶油,让他们可以自己在蛋糕上,写上“生日快乐”四个字。
小结:如何运用呢?
鸡蛋理论,或者宜家效应,是指人们的一种行为特征,对投入越多的劳动或者情感的物品,就越容易高估它的价值。
运用这套理论的最简单方法,就是:
第一、让用户参与感,投票,选择,搭配等等。
第二、让用户付出劳动,留30%的工作给用户自己做,这个商品就能在他心中镀上光环。
- 好习惯打卡 -
✔︎早起( 168/200)
✔︎睡前泡脚or洗澡(120/200)
✔︎睡前刷牙(150/200)
✔︎睡前日记(136/200)
✔︎每日洗头(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