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遥远的救世主》和根据此书改编的电视剧《天道》,主人公丁元英,或许会像张无忌、杨过、令狐冲、孙少安、孙少平这些人物一样,长眠心中,时不时翻个身、打个喷嚏,证明本身一直存在,不曾被忘却。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讲述鬼才丁元英和女刑警芮小丹的爱情故事。鬼才用他独特的方式,在贫困县的贫困村,给女刑警创造了一个奇迹,引发社会各界围绕“得救标准”与“得救之道”展开激烈讨论。这个独特,是鬼才对文化属性的理解,对法律空白的利用,对市场经济的把握,对人性心理的洞察。此书吸引人的,不在故事情节本身,而在书中人物的对话,极有意思,很值得细细品味。
鬼才丁元英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德国运作2亿私募基金,一年不到就盈利近2个亿的人;甘居小城的出租屋,甚至夏天都不装空调,一曲一茶一烟过三年的人;一套音响40万,生活品味极高的人;春节一箱方便面,生活要求极低的人......
看看他人的评论。他的助理肖亚文说:“他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他永远都不会跟你吵架,他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的居高临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于跟你讲道理,包容到让你觉得低俗、自卑。”好友韩楚风说:“元英不是个执着出人头地的人,有口饭吃就知足,喜欢清静,喜欢一个人待着。”
再看看他填的一首词——《自嘲》。
自嘲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此书给自己最大的感受有三点。
一是音乐。依稀记得前几年在哪本书看到类似这样的描述,大致意思是“音乐不需要你懂,音乐是情感的表达”。现在多数人讲音乐,很多时候都单讲歌曲,讲歌曲又很执着于歌词。当然,许多歌曲的歌词写的非常精彩,非常吸引人。但看完此书,特意去找了《天国的女儿》《流浪者之歌》两支曲子,没有一个字,没有一个词,完全是纯音乐,却是那样震撼,那样动人。做个白日梦,如果哪天有机会能在顶级的听音房,用顶级的音响听一曲这样的音乐,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享受!
看完此书,对音乐有了颠覆性的、全新的认识。哦,原来真正的音乐人、发烧友口中的音乐是这样的,这才叫音乐!我们平时可能只能叫作“听歌”。音乐,即是情感的表达,那么,充满情感的生活理应充满音乐,它不需要词语,一个调子、一个节奏足矣。
二是文化属性。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中国人世代相传,脑子里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什么?无需明言,知者自知。现代社会要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刘亚洲将军在他的著作中,对传统文化有非常深的见解和非常鲜明的态度,看了以后,那是真解渴!真过瘾!
“神是什么?神即是道,道法自然,如来。”
三是包容。书中有个细节,很有意思。丁元英在一个小摊贩那吃东西,刚到的时候就把饭钱付了。等他吃完走的时候,老板说“你还没给钱呢?”丁元英没有多想,更没有多说,而是又付了一次钱。旁边同在吃饭的客人告诉老板,他来的时候已经付过钱了。老板说:“忙忘了,等他明天来少收他一份钱。”
或许,这就是肖亚文口中的“包容”——“他永远都不会跟你吵架,他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的居高临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于跟你讲道理,包容到让你觉得低俗、自卑。”
这个社会需要包容,每个家庭也需要包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需要包容。像极了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分享书中部分词句。
“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
“是女人就有贪嗔痴,没有贪嗔痴的女人是天国的女人。”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没招没数的感情,剩下的就是造物主给的那颗心了。”
“为人处世怎么才能做到恰到好处?随缘惜缘不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