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缺,要什么有什么。真的是这样吗?细细品味,好像确实是那么回事 。但是,回过头来,我们再去思考,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如听我胡言乱语几句。
不可否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物质资源极为丰富。现在的孩子真可谓要什么有什么。如果说句夸张的话,那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但凡能够想到的几乎都能做到。好不快活?
但是,我们却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没精打采,动不动就唉声叹气,动不动就说自己无聊。好像无论什么对于他们来讲,都是那么的没意思,或者说他们好像对什么都不超过三分钟的热乎气。
我不是学师范的,也不是学教育的,更不是学心理学的,我只能够从我的个人经历上对上述这些现象进行不太确切不太科学的判断。在我看来,现在的孩子最缺的就是两个字,那就是童年。
有人说,不会啊。认为我这论断太过危言耸听。并会提出疑问,现在的孩子不也和你我小时候一样吗?不也是上课下课,寒暑假过着,怎么说现在的孩子就没童年了呢?
我要说,如果一个人的上课下课,寒暑假都是在别人,尤其是家长的管控之下,或者说安排之下的话,那么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样的人是没有童年的。或者说,这样的童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童年,不是我所谓的童年。在我看来,我所 谓的真正意义上的童年最起码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童年是快乐的。对于不同人而言,快乐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是承认的。但是,我想说,童年的快乐应该在本 质上是一样的,或者说是共同的。在我看来,童年的快乐应该是无忧的快乐,纯粹的快乐。所谓无忧的快乐,纯粹的快乐不应该是要以付出何种代价换来的快乐,也并不应该是摆脱某种压力或者束缚后获得的快乐,而应该是那种所谓的“傻快乐”,也就是那种做着梦都能笑出声来的快乐。
其次,童年是多彩的。这里的多彩不是单纯的指童年要有多么丰富的物质,多么优厚的条件,而是应该混杂着,伴随 着各种各样味道的生活。这里面的味道自然包括烦恼、痛苦、郁闷、纠结等等这类现在看来很负面的内容。大家都知道《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本书。其实无论是谁,童年都会出现上述这些所谓的负面内容。至于长大后如何,那只不过 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转变而已。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过分地将正面内容强压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一切安排 好了的生活中生活,那么,我想他们的童年必然不是多彩的,而是可怕的惨淡的灰色,只不过是我们粉饰的多彩罢了 。没有负面内容的灰色如何反衬出正面内容的多彩呢?
再次,童年是自己的。相比较快乐、多彩而言,我认为这一点是真正意义上的童年最为关键的要素也是当下孩子们最 为缺少的要素。正如前文所说,现在多数的孩子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生活在家长的生活中,没有自己的生活。他们虽然有着自己的独立空间,有着自己的独立时间。但是,这些空间、时间又有多少是孩子们自己安排出来的呢?我想 多数还是别人,尤其是我们的家长在各种设计、安排后留下来的而已。如此,在这样所谓的自己的空间、时间里,孩 子们还有多少的自己可言呢?还有何等的自己可言呢?
很多人都说,唯有自己的才会珍惜,唯有自己的才有回忆。这句话应该不只是指人、物,当然还有像童年这样的经 历、时间也都可以套用。
所以,当我们再去反思,再去探讨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这样或那样的能力时,当我们再去反思,再去探讨为什么现 在的孩子都不如从前时,当我们再去反思,再去探讨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时,我们难道不应该去好好 思考,好好反思一下,我们是否正在或者已经剥夺了本应该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东西,让他们的童年变成了我们在别人 面前炫耀的筹码?让他们的童年变成了我们在别人面前讨论的话题?让他们的童年变成了我们在别人面前证明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