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第一章学习了改变应有的态度,改变要创造新经验,阻碍改变的心理机制,以及引发改变的原则和方法。
如果把人比作是一部复杂的机器,行为是这个机器输出的结果,而心智模式就是驱动机器的底层程序。所以,人要获得持续的发展,不仅需要行为的改变,而且离不开心智模式的有效运转。
那什么是心智模式?
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关于它们的意见所困扰。
意思是说,一件事怎么影响我们,不取决于这件事是怎么样的,而取决于我们怎么想它。每遇到一件事,你就会有一个想法。这些想法看起来散乱无章,但如果把这些想法汇集起来,你就会看到,它们是有规律的。
这些习惯化的想法,我们就把它叫做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就是我们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心智模式到底怎么影响着我们呢?它至少在两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塑造了我们的经验,影响了我们的情绪,心智模式让我们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解读,并产生不同的情绪。其次是,引发行动。
心智模型分成两类:一类是积极的成长型心智模型,一类是消极的防御型心智模型。
学习完文章我了解到,行动引发改变,但心智模式产生合理的行动,所以我们应该更好的学习成长型心智模型。
什么是成长型心智模型?
推动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机,主要有三个因素:安全感、自主性和胜任感。
胜任感又会让他不断去寻找新的挑战,解决新的问题。他的自主性会增强,他的安全感来源就会从母亲转为自己,因为他是能够胜任这个工作的,由此形成了一种正性循环。这是一种成长型的心智模型。
那什么是防御型心智模型?
不愿意去探索世界,不愿去面对一些必要的难题。行动的所有重心,都在想方设法地回避可能的伤害上。通过缩减自己的活动空间,来获得一种安全感。
为了让世界看上去可控一些,会非常在意头脑中的规则,以至于看不到现实发生的变化。有时候他也很努力,可这并不是自发的,而是被头脑中“应该如此”的概念驱动的。
而且很在意被人赞扬和接纳,所以,别人的一点点批评意见,都会让他焦虑万分。因为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他就失去了行为的自主性。
看完之后,发现我就是防御型心智模型,很容易受别人的的影响,甚至有时别人的一举一动,好像都跟我有某种关系一样,完全不能自我。
我还养成了依靠别人的习惯,明明这件事自己可以做,但还是要等到别人的认同,这样心里会舒服些。
那怎样让自己深耕已久的习惯发生改变呢?也许这是一种心里免疫,改变习惯很难,但了解和学习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