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心理学》笔记与感受
一、孩子为什么总是爱仍玩具
孩子在9—10个月总是爱扔东西是正常现象。此时爱仍东西代表着长大,是对外界的探索。他们能探索到什么?
1、自己的动作能引起不同的响声,不同频率滚动。
2、孩子向大人显示自己的力量,这时家长要给予鼓励。
3、想吸引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一起玩。
4、表达自己的需求:我不需要这个东西了。
当我们知道这些心理现象,孩子很小的时候乱扔东西,我们不必着急,但是到两岁左右依然乱扔东西,就要给予孩子正确引导,树立规矩,养成好习惯。
二、孩子为什么总说“不”
孩子在一周岁左右可以步行后,就开始了自我探索世界行动,并开始表达自己意见。此后的生长阶段,孩子时常会对父母说“不”,这代表着孩子开始向独立自我发展。
面对各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们允许尝试,允许出错,在错误中积累经验。
A. 自己吃饭,哪怕把碗打破后,家长再教孩子如何使用。
B、拖地、洗碗,先给孩子做,不干净,事后再和孩子一起做。
C、允许按孩子的意见做事,最好发现不合理,再告诉孩子不恰当的地方。
D、让孩子自己写作业,自己改错,由学校老师来评价他的作业质量、并改错。回家后,孩子改得不尽人意,再与孩子一起改错。
可是,我们作为家长,往往看不得孩子出错,于是代办,或者一开始就持批评意见,又或者给予孩子否定支持和打击。如果孩子在小时候不能表达自己的主见,到了青春期或成年后,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然孩子也会提出无理的要求,那就需要家长打开智慧的大脑与孩子进行智力争斗,良性引导,以形成还习惯。
三、“人来疯”时,孩子想的啥?
“人来疯”:在客人面前、人多的场合,孩子会无理取闹、撒野。因为客人多的时候,孩子耍性子,家长不好意思批评,孩子还可以得到客人的关注。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在爷爷奶奶面前撒泼的原因,孩子会在这个客人众多的时候疯狂玩手机的缘故 。
造成“人来疯”的原因,家长管理孩子的两个极端:溺爱和过于严格管束。面对“人来疯”,我们可以这样做:
1、改善教育方法,平时给予孩子机会,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让孩子与人沟通交往 ,懂得待客之道。
2、“人来疯”现场,不急于扭转情况,否则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建议和孩子一起玩,让孩子没有戒备心后,带到一边讲清错误行为本身,教会孩子看自己行为。
3、“人来疯”现场,喜欢表现得孩子,就鼓励孩子更好的表现自己。因为客人在,孩子处于炫耀,会表现得更好。
四、偷东西的孩子是“贼”吗?
孩子在2—7岁时,分不清物主,所以当他们喜欢某一事物时,就会“顺手牵羊”。我们要及早引导,否则长大后还会“拿”父母的东西,钱财,别人的东西。
1、作为家长,我们当在孩子这个成长阶段就要建立“所有权”。让孩子分清楚,哪些是自己拥有,哪些是别人所有。
2、尊重孩子的所以权。孩子的物件,他们有处理权利,他们钱物拥有支配权。作为家长可以代为管理,不可挪用。
五、“黏人”的孩子
孩子从小和父母在一起,父母就是他的依靠和温暖的来源,尤其是对妈妈,妈妈到哪里,孩子就到哪里,这是孩子对父母的依恋。面对这一情况,父母该怎么做?
首先,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平时要经常搂抱孩子,亲吻孩子。早上起床,晚上睡前都可以做这些行为,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爱的存在感,让孩子有爱的满足满足感。
其实,孩子的“黏”,也表示他们很爱父母。因此,让他们表达为什么要跟着我们,然后肯定他的感受。
最后,孩子对父母(妈妈)对依恋在学龄前是正常的,到小学后还有,那就是过度依恋。父母要认识到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平时周末就要给到孩子优质陪伴。
六、“恋物”情节
孩子对自己用过的枕头、毛巾、小被子、玩具娃娃等物件会有特别的情感,不肯丢弃,抱着睡觉。这是一种心理安慰,孩子在这些物件上找到舒适感,安全感。在孩子四岁之前,这种现象很正常。
四岁之后,要杜绝这类现象。而此时,如果孩子还有严重的恋物情节,说明孩子与父母良好的依恋关系没有形成,对父母失去信任感。因此父母要及时修补亲子关系,防止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七、孩子总是欺负别人
孩子总是欺负别人,是保护自己的心理机制。造成这个问题要回到孩子生长的家庭环境。
1、家庭不和睦,父母有暴力行为。孩子经常被父母用暴力手段惩罚,于是孩子将这种情绪转到同龄人身上。
2、暴力电影、视频和游戏的影响。
3、家长一贯对孩子的否定,孩子不自信,社交有恐惧,因此通过攻击表现自己。
改正孩子攻击行为的方法是家长停止自己攻击性的行为,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不让孩子玩攻击性的玩具,注意有攻击性的镜头。
八、“多动症”孩子,怎么办?
多动症:另名注意力缺陷障碍,儿童活动量过大,不分场合地行动,行为没有目的,有始无终。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易激怒。
多动症孩子要及时治疗,否则青春期会出现逃学、反社会行为等问题。
父母要带孩子到医院确定是否是多动症,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外,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父母首先要停止孩子的其他活动,训练其注意力,反应能力,生活自理,习惯养成。所有孩子生活需涉及的活动都要训练孩子自己完成,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今天花很长时间来记这个笔记,现在在观以上八点,突然发觉前七项,我都没有做到,或者说没有注意。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或许更多的是本能的反应,继承父辈的管理模式。
这些点折射在自己孩子身上会令我懊悔,但事已至此,唯有努力改变才能在接下来的日子,把孩子养育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