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发现,我们的教育,把尊老、爱幼、心怀感恩,这样的传统美德,丢弃了。
6月初我接待了一位来自美国芝加哥的 16岁高三女孩。早餐后,她对我说:“这是我吃过的 最好吃的早餐,非感谢你!”这个孩子这么会赞美别人。被赞美的感觉,的确非常美妙,一下子就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不少。吃完早饭去上学时临走时和我拥抱,再次跟我说谢谢,并祝我工作顺利。每天放学回来也会主动问候我,今天工作怎么样,顺利吗?而且在和我相处的一个月里的基本每天如此仪式,以至于离开的第一天没有了感谢没有了拥抱没有了回家的问候,我甚是想念。
孩子每天放学之后会发短信告诉大概几点能到家。如果当天不能准时回来一定会提前发信息告诉我原因,或者想做什么事情也会发信息征求我的同意。这样我可以提前考虑是否要准备她的晚餐,说真的懂礼貌的有点让人感动。一个人会换位思考的就是一种能力,一种强大的社交能力。我们现在又有多少孩子有这种能力?
在聊她美国的生活时,我了解到,美国女孩家庭的基本情况:爸爸在一家企业工作;妈妈是一名老师,因为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已经离婚了,她跟她妈妈生活,但是每周都可以看到她爸爸。她给我看她跟她后妈的亲密合照,甚至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评价她后妈比亲妈还要漂亮。她说她一开始有点难过她父母不在一起了,但是他们会更快乐,不在一起住也没什么啊。她最亲密的三个同学的爸妈都和她爸妈一样分开的。也许跟经历有关,也许跟眼界有关,所以她表现的特别早熟。我们聊黑人文化,中国文化,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文化,跟她交流的过程中我已经忘记了她还只是16岁的孩子。我想美国的孩子普遍比我们国内的同龄孩子眼界开阔很多。
大家都知道美国快乐教育并不真实,这次从她口中也证实到,他们那也有课后各种培训班,她从小就学习编程,架子鼓,舞蹈等,家里条件越好的孩子学习的越多。现在的中国优渥的家庭更加重视子女教育,更重视家族传承。传承的不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品德和修养。
有一天孩子发信息给我说,妈妈我给你介绍一个新朋友,你一定要来跟我们一起晚餐,原来她跟我介绍她同学的Host Family 家长,孩子跟我说我猜你们肯定会成为好朋友。她已经有意识帮我去创造社交活动,积累人脉。不得不佩服她的这种意识。
孩子在我们这学习了一个月,我也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多。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在追求高分成绩的时候,别再丢失心怀感恩传统美德,丢失诚信和教养。否则我们落后的应该不只是芯片这种高科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