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谈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把「智能」二字去掉就变成了「人工」,其实我觉得人工智能应该叫「智能人工」,叫「人工智能」可能是为了押韵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人工智能只是替代人,人工智能做的事人也能做,只是效率低一些而已,人工智能做出不了超越人的工作。目前还没看到哪个人工智能做出了超越人的行为。举个例子,像人脸识别,人也完全能做,你可以轻松地在街道上认出你的同学。像语音识别也一样,人也能做。
那人工智能可以预测疾病吗?我觉得不能预测,但可以识别疾病。比如一个人身体内部出现状况了,他去医院看病的步骤是这样的:
人可以看做是一堆参数组成的,这些参数是身高、体重、血型、血压、肺活量等等很多很多,这些参数我暂且叫它们一级参数吧,通过X光或CT等技术,医生会获得图像,我们暂且叫它二级参数吧。医生能直接通过一级参数来获得疾病信息吗?在这个例子中不能,人不会透视,所以需要X光来获得二级参数,然后医生再根据影像(二级参数)分析病情。在医生根据影像分析病情这一步可以用人工智能来替代,就像人脸识别一样,识别影像,也确实有人这么做了,而且效果不错。没有哪个医生能直接通过像血压、血糖一级参数直接知道身体内部出现什么状况,这部分已经超出了人的能力范围,所以人工智能也不能通过一级参数直接得到病情,就像我之前说的,人工智能只是替代人为的那部分工作。
如果一个人发烧了,那一级参数就是体温,人可以直接通过一级参数知道这个人生病了,用手摸一下头,头发热了,那就发烧了呗,这个经验我们都会,这个过程是人类可行的。所以也可以用人工智能来诊断。
中医
来看看中国古代医学诊病的思维吧。古人把人的身体看成是一个黑箱,不知道黑箱里面有什么,通过对黑箱进行一系列操作,看箱的反应,来推测黑箱的内部。
比如现在有一个黑箱,里面是一个公式「x + 2」,对黑箱输入数字1,得到3;输入2,得到4;输入3,得到5...
由此可以推测出黑箱里是公式「x + 2」。
中医的诊病方法就是这么来的。《山海经》:「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通过对草药的不断尝试,根据身体的反应来推测出草药具有什么功能。比如经常吃决明子发现眼睛舒服了,那决明子就是有治疗眼病的功效了,至于为什么能治?原理是什么?不知道,只是形式与数量的关系。
而西医的方法和中医正好相反,西医通过解剖来打开人体这个黑箱。但这种做法也点儿问题,比如解剖一个人,知道了他身体里的构造,有心脏、肝脏、肾脏等等,那问题来了,心脏是什么构成的呢?这时心脏变成了一个黑箱,在解剖心脏,知道了心脏是由血管、瓣膜、起搏器等组成的。那问题又来了,瓣膜是什么构成的呢?打开黑箱的同时也创造了黑箱,陷入了递归循环中。
再谈大数据
就拿文章开头那个例子,用大数据的方法是直接从一级参数来诊断病情,跳过中间X光的步骤。这种做法可行吗?
大数据的原理就是找形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统计了大量的癌症患者,发现他们某些一级参数是相似的,那再遇到有相似参数的人就可以判断他很可能会得癌症,达到预测的目的。这种思维模式就是古代中医的思维模式和玄学的思维。
看上面这张图。用大数据预测疾病,就是通过一些像血糖、血压、血型等这样的参数,运用某一数学方法运算来达到预测的效果,跳过像CT和X光那些机器。算命先生也是通过类似的方法来算命的,一个人的命运走向,应该是由他一生所做的事情决定的,而算命先生只需要他的出生年月日,通过算命的算法,来预测命运的。像《紫微斗数》《渊海子平》等书都是讲算命算法的。顺便说一下,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上大学时还真就做过一个算命的软件。
像我扔一个实心球,我能预测它会掉到哪里,因为背后有牛顿力学做支撑,只要计算球的质量、空气阻力和手给球的力就行了。但用大数据来预测疾病,只是找形式与数量的关系,对这种做法我不是很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