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第十一首,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
【作者介绍】
綦毋潜,綦毋为复姓,名潜,字季通,荆南人。至开元中始中进士。
【原文】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释】
际夜:傍晚。
南斗:星名。
生事且弥漫:一生的事情茫茫无穷尽。
持竿叟:渔翁。
【译文】
归隐之心长期以来不曾中断,此次泛舟随遇而安任其自然。
阵阵晚风吹着小舟轻轻荡漾,一路春花撒到了溪口的两边。
傍晚时分船儿转出西山幽谷,隔山望见了南斗明亮的闪光。
水潭烟雾升腾一片白白茫茫,岸树明月往后与船行走逆向。
人间世情多么繁复多么茫然,愿作渔翁持竿垂钓在此溪旁!
【赏析】
开篇“幽意无断绝”句,以“幽意”二字透露全诗主旨,即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这种“幽意”支配着他的人生,不曾“断绝”,因此,他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故云“此去随所偶”,偶即遇,这里流露出诗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绪。
以下写泛舟的时间和路线,描写沿岸景物。“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习习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恍如进入了武陵桃源胜境,多么清幽,多么闲适!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写出游中时间的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际夜”,是到了夜晚,说明泛舟时间之久,正是“幽意无断绝”的具体写照。“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当置身新境,心旷神怡之时,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隔山”了。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是用谈墨描绘的如画夜景。“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朦腾的景状,而着一“飞”字,把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都写活了。“林月低向后”,照应“际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我愿永作若耶溪边一位持竿而钓的隐者。未二句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作者意图】
因春泛而感到人生的渺茫,诗人多感,往往有“即景生情”的作品,供我们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