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经常听到很多抱怨的声音,有人抱怨老板处事不公,有人抱怨工作难找、生意难做,甚至有人抱怨社会环境不好,想干一翻事业难如登天。
我家属以前经常对我吐槽他们单位,抱怨老板不专注主业,更倾向于人情交往,年终评功评奖,不按成绩与投票排序,每次都把奖项评给“身边人”,缺乏原则性,管理缺乏制度坚持。一边抱怨领导处事不公,一边自己还很生气,导致连续好几天心情不好。在我面前抱怨多了,我的心情也受到影响,感到烦躁和愤怒。这不禁让我对抱怨有了更深的思考。
为什么那么多人爱抱怨呢?
受不合理期望影响。有些人总是抱着不切实际的要求,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处处受挫。而抱怨最直接的诱因就是对现状的不满。比如,领导的决策未能满足他的需求时,就会抱怨领导不讲原则、处事不公;别人的决定影响到他的需求时,就会抱怨别人质素低下、不懂人情世故;甚至对生活现状感到不如意时,就会抱怨社会的不公。总之,抱怨的原因,主要受个人不切实际需求的影响。
受自身知识结构制约。二八定律主要指帕累托法则,是罗马尼亚管理学家约瑟夫·朱兰提出的一条管理学原理。该法则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主要研究结论:20%的人口掌握了80%的社会财富。从这个定律出发,我们不凡再往深处思考,国家成立之初,80%的财富是由20%的人创造的,而这20%的人就是所谓的富一代,他们掌握着国家80%的资源,他们的下一代也必将是个富人。但是每一个时代都会更替一批富人,只有成为那20%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下一批富人。有人仇富,有人抱怨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主要是缺乏对二八定律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受思维模式驱动。遇到挫折与失败,把过错推到别人头上,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这样仿佛自己就没有责任了,自己的能力水平好像不会受到质疑。抱怨者遇事习惯逃避和推脱责任,采取消极的思维模式,看不到自身的问题,也不曾想过从自身改变。而一个只希望别人改变的人,自身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只会陷入抱怨的恶性循环中。
抱怨对自身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会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抱怨是一种语言而不是行动,当一个人过多地被语言困扰的时候,他会失去行动力。当一个人抱怨多了,就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一遇到事情时,大脑就会自动开启抱怨消极的思维模式。久而久之,就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
会破坏社交圈。没有人会喜欢天天抱怨之人,如果你总是给人带去消极思想,朋友会逐渐远离你。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许多不如意之事,希望得到朋友的鼓励和安慰,而你天天抱怨,带给他人的都是负能量,那么朋友会渐渐远离你,你的身边终将只留下同样爱抱怨之人。
影响身心健康。研究发现,一个人长期处于抱怨带来的焦虑或压力之下,他大脑海马区的某些神经将会受损,而这块区域正是负责问题解决和认知功能的。因此,人抱怨多了,记忆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都会有所下降。除此之外,抱怨还会释放一种叫做皮质醇的压力荷尔蒙,这种荷尔蒙有可能抬高血糖指数,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影响个人成长。抱怨是在推脱属于自己的责任,寻找借口,放弃自我反省、自我扬弃、自我提高与改善的机会。那么,一个人不注重个人反省,不自知自身优缺点,又怎么能有个人的成长和提高。
如何减少自身的抱怨呢?
提高对抱怨的认知。所谓抱怨其实就是一种不满,就是现实的状况落后于自己的期望。由于不满,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怨恨、痛苦、哀伤,这就是抱怨。抱怨的本质从表面上看是对现实和目标的差距不满,而实质上把这种造成差距的原因全部归咎于外部因素,而不从自身找原因。从抱怨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出,首先,抱怨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其次,我们唯有改变自身,才能真正解决抱怨问题。如何改变自身呢?一是降低自己的期望,让它更符合于现实。二是提高自身能力,让结果满足自身的期望。
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从抱怨的本质可以看出,抱怨来自于外求的一种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希望通过改变他人或社会环境,从而实现自身期望的满足,这明显是不符现实,注定是个悲剧。因此,我们应该向内求,遇到事情时,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或行动,可以解决现实问题。只有慢慢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才能解决抱怨问题。
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你的心态也就改变了你看世界的角度,而当你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时,你的世界也将随之改变。比如,收到孩子的考试成绩单时,当你从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视角看成绩,你就会将成绩单,当作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信息。如果你从对孩子期望的视角看成绩,当成绩达不到你的期望时,就会产生抱怨的情绪。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学会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抱怨的心理源于多方面,当然对自身的危害更大,为了消除抱怨,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认知、思维模式及心态,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