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用《故事汇》01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天要说的是赵武灵王的故事,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赵国邯郸(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人。先秦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公元前325年 一前298年在位)。

武灵王雄才大略,对每一场战争都谋划得十分到位。赵武灵王意识到,赵国如不迅速强大起来,在相互竞争的兼并战中就有被吞并的危险。

当时赵国的北面同燕相接,东北面与东胡相邻,西北面同林胡、楼烦接壤。他们都是游牧部落,靠打猎为生。经常以骑兵侵扰赵国边境。赵武灵王经常是亲自掛帅,向北收服中山国。大军经房子城,抵达代地,再向北直至大漠中的无穷。向西攻到黄河,登上黄华山顶。能看到远方的胡人(指少数民族)。而且还能看到胡人穿着胡服进行骑射训练,相当灵活,他非常羡慕。

有一天武灵王找到大臣肥义,把自己想实行服装改革。让百姓向胡人学习,穿短衣短袖,学骑马与射箭的想法。告诉了肥义,得到了大臣肥义的支持。于是:武灵王在与大臣们商量后,立即下令赵国的百姓穿短衣胡服,学骑马与射箭。他为什么要学胡人的穿衣风格呢?

因胡人的穿作风格善于骑马射箭,另外学会骑马射箭可以提高自己部队的战力。从更长远的打祘就是为以后收服这些胡人,提前做好接轨工作。武灵王有一段这样的论述,他说:“愚蠢的人会嘲笑我,但聪明的人是可以理解的。即使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会这样做,一定要把北方胡人的领地和中山国都夺过来!”这就是武灵王带头改穿胡服的真实意图。

但国中有不少人反对,包扩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也称病,不来上班,以示抵制。赵王派人前去做他的思想工作,告诉他:“家事听从父母的,国政听从国君的。现在我向人民宣传改革服装,而叔父反对,我如何号令天下。您不穿,天下人会议论我徇私情。治理国家一定要有章法。要以有利于人民为根本。政令不通,有令不行,各行其是,如何统一全国?”武灵王说:“宣传道德要先针对下层百姓开始,而推行法令必须从上层的皇亲国戚做起。所以我希望能借助叔父您的榜样,来完成胡服改革。”

赵武灵王派来做思想工作的大臣,並没有说服他叔父。他叔父以这样做是违背祖制,是违背国家圣贤之人的教化。去仿效远方外国人的服装,是擅改古代习惯。并以违背人心为由,予以抵制。大臣回报了赵武灵王,后来赵王便亲自登门给他做工作说:“我国东边面临齐国和中山国;北边面临燕国、东胡;西边面临是楼烦,与秦、韩两国接壤。如果没有骑马射箭的训练,不学远方少数民族先进的军事技术,怎么能守得住自已的国土?”

武灵王还列举了从前的例子,如先王时期:“中山国自以为齐国的强兵,曾经侵犯我们的领土,掠夺人民的财产。又引水围灌我们的鄗城,要不是上帝保佑,鄗城失守就几乎全军覆没了。先王的教训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先王深以为耻。所以我决心改革,改变自己长衣长袖的服装,学习骑射,军事上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巩固自己的国防。才能防止四面八方各诸候国和少数民族的侵扰,不要忘记鄗城的奇耻大辱。”经赵王点破,他叔父公子成幡然醒悟,表示愿意接受并服从,赵王亲自赐给他胡服,第二天他便穿戴胡服上朝。

从此:赵国开始下达改革服装的法令,提倡穿戴胡服,学习骑马射箭。赵武灵王身着便服,亲自带着随从,进行巡视和调查,足迹遍及赵国各地。赵国的服装改革推动了全国的大练兵活动,一时间齐国的百姓也盛行了骑马射箭,练武,一副全民皆兵的景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赵王执政期间,赵国几十年无战事,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大平盛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