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天雨点轻敲你窗
当风声吹乱你构想
可否抽空想这张旧模样
——《千千阙歌》
昨天是高考第一天。例行公事,中午全国卷题目引起了广泛而热情的讨论。
为啥大家这么喜欢讨论作文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数理化都还给老师了呀!想到现在算加减都要用计算器,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可惜没能生在千禧年感同身受,又缺乏追梦的远大理想,唯残留几缕青春的小回忆。多年前高考,考前后几天的事情,都记得很清楚。
第一科是语文,头天晚上直到夜里一点,还在死记硬背各种行文结构。早上6点多爬起来,脑子嗡嗡作响,坐到饭桌上就开始抹眼泪:“怎么办,好紧张啊!”
这时候,爸爸买了早餐回来,热干面和豆浆,居然和平常一样。考前听说过关于各种食补的神话,什么妈妈在学校旁租房子给考生做饭啦,喝天地叉号脑黄金增强记忆力啦,恨不得这边吃下去,那边立刻变答案拉出来。本来预期着一顿丰盛早餐,居然落空?!没有脑黄金,至少给个鸡蛋补充点蛋白质吧?
就在这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早餐面前,我平静了下来。吃的再好再特别,也不能帮你脑子转的更快一点,日子已经足够重要,增添仪式反而徒增压力。作家刘墉在书里提起,他的学霸太太在大考前会故意不洗头,想来是异曲同工。
转头,上战场。特地等在大部分人后面,假装雄赳赳气昂昂大步走进课室,目中无人坐下来。我分到的桌子刚好有点问题,胳膊肘下压时桌面啪一声响,引来周围几束目光。那一刻我目不斜视,竟然生出了慷慨就义的英雄之感。反手就把昨晚准备的作文创意给用上了,最后得了个高分。
英语有句名言: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意思是装着装着就成真了。从此在再重要的场合,也没怯过场。我是谁,我可是高考英雄啊!
两天后解脱了,迎来了生命中最漫长最纯粹的暑假。那时候(好有年代感的词)没有吃鸡和抖音,也没有一脑子不切实际的空想,在家待着等成绩望眼欲穿,不如出去浪。
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里说:“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从晨光走到落日,看花、看云、看山、看海。一直往南走,想到哪走哪,中途说回家吧,爸爸一句:“干嘛?我再给你打钱。”于是直接去海南环岛了。20天后,我是在火车上知道的成绩:并没有超常发挥,上个北大清华啥的。恩,很平静。
听过很多高考故事,小部分是“姐妹花同上北大”之类的鱼跃龙门,大部分是“高分掉档/为爱奔袭/瞎填志愿来了这所鬼学校”之类的八点档狗血。而我,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命运转折,这种平静,既有现实因素,也有心理因素。
高考似乎是一张人生的切片,所有的性格特质都在放大镜下,有章可循。
高考又是一个离心机,千千万万少年少女像附在上面的水滴,人生的轨道就这么顺着轮子甩了出去,脱轨的只是少数。
原来只是从《高考填报志愿指南》里随意选的一所学校,会决定你的圈子,你的第二故乡,甚至是你的伴侣。
原来大学里看上去很相似的同学,背景和起点会有天壤之别。
原来千辛万苦翻过高考这个山头,举目一望,后面还有十个山头要翻。
是谁说的“辛苦三年,幸福一生”?
莘莘学子们,当你们跨过独木桥,一只脚踏入世俗世界,精彩仿佛近在咫尺,你会想到今后会产生多少欲望,滋生多少烦恼吗?这烦恼也许会一直伴你到老。可是,没有回头路呀。
看到一段短视频,有人在滩涂上挖沙虫。第一铲下去没挖起来,第二铲,出现了一个小孔,第三铲下去,沙虫白色的头扭啊扭。
其实我们都是沙虫,深深的钻进沙里,寻找自己的栖身之所。高考只是第一道壁垒,你只能朝着缝里越钻越深,这样才不会一铲子下去就被端了老窝。
不管未来怎样,各位学子,祝你们从高考中获得足够的勇气。以后的路也许孤单而漫长,愿多年后的你徐徐回望,还记得这段纯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