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主义》作者美国人格雷格.麦吉沃恩,精要主义的提出者和领导者。这本书从精要的意义,精要主义的思维和践行展开,说明人要勇敢地按自己的想法而活,而不是按别人期望而活,有勇气说“不”,做重要的事。
前言 设计人生,以一种精要的方式
一、设计人生,以一种精要的方式
1、把“更少,但更好”当成行事的铁律。精要主义是一种自律的、系统的方法。
2.为什么非精要主义那么多?最终很难成功。
(1)选择太多。
(2)互联和信息过载。
(3)不想错过和想拥有一切。贪多求全。
3.精要思维和精要行动
精要主义核心思维:时间和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
探索: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
(思考:区分是经常思考,深入思考。关键在于取舍。)
排除:摆脱无意义的多数。说“不”才是实现个人贡献峰值的关键所在。彼得.德鲁克说:“说不可以让人变得高效,因为说不的人会说,这不是我的事”。
(思考:在工作中要平衡好加班的问题,基层员工对加班不要轻易说不,而是如何高效完成)
当我们丧失选择权的时候,别人会替我们选择。
执行: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不是逼着去执行,而是时间省下来去做。
用“更少,但更好”的原则,活在当下和未来。那将是一种创新。
第一部分 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
1.克服三种根深蒂固的想法。“我必须做”,“这些都重要”,“我能二者兼顾”。
二、模式一 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
1.作者的例子:白天读法律书,晚上看管理学著作,闲暇时间用来写作。这是一种典型的“横跨战略”,企图同一时刻四面出击。结果,我没有在任何一项追求中彻底失败,也没有在任何一个方面大获全胜。
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
2.精要观点:***不加思考的努力等同于习得性无助;
***无视拒绝带来的“失落感”;
***高度重视选择能力,它的存在独立于其他任何事物、任何人及任何力量。
三、模式二 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声
1.努力工作当然重要,但并不是说更努力一定可以带来更多收获。“更少,但更好”可以。
2.精要观点:***更努力一定可以带来更多收获。“更少,但更好”可以;
***几乎一切事情的次要性再怎么高估都不够。
四、模式三 取舍,我要的究竟是什么
精要观点:***审视每一个机会,如果努力要实现的最终结果没有太大贡献,就不要做那么多不同的事情。
***强迫自己权衡两者,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
第二部分 精要主义者养成的第一步:探索
五、抽离,为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间
1.没有伟大的孤独,一切严肃的事情都无法做成。
2.抽身而退,思索人生。
3.留出空间,专注探究。
(1)唯有思路不受打扰,才能达到个人贡献峰值。作者的例子:每周5点到下午1点,封闭起来专门写作。给自己定的基本规则是:下午1点前,拒绝任何打搅,电子邮件设置成自动回复。
(2)今天的世界充斥着各种玩意,人们受着过度的刺激。世界越喧闹,我们就越要开辟出一片可以安静反思的空间,真正实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例子:领英首席执行官杰夫维纳,每天都从自己工作日程表中留出两个小时的空白,什么工作都不安排。比尔盖茨经常性抽出一个礼拜时间,仅仅是为了思考和阅读。
精要观点:***适时抽身,退一步看局势。
***用每天的第一个20分钟来阅读经典。
六、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精要观点:1.放眼全局,而不是纠缠细节。
2.写日记,成为自己人生的记录者。
七、游戏,拥抱内心孩童般的智慧
心流
激发创意
八、 睡眠,保护你的身心资产
九、 精选,只接受前10%的机会
放弃‘不错’,等待最好。
第三部分 精要主义者养成的第三步:排除
十、澄清,做一个以一当千的决定
1.从“很清楚”到“真的清楚”。首先,没有目标,人的动力会大打折扣。没有目标,人们往往会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虚掷光阴。
精要观点:***精要目标既要具体可行,又鼓舞人心;既充满意义,又容易衡量。
***只有目标真正明确,才能达到真正优秀。
十一、勇气,优雅说“不”的力量
1.因为说不,所以高效。在当下选择重要之事为何如此艰难,其中一个原因无非就是我们内心对社交尴尬畏首畏尾。
我们对群体对我们期望的服从,心理学家称之为规范性从众。
2.勇气是排除冗余和无益之事的关键所在。没有勇气,“自律地追求更少”不过是挂在嘴上的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