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这部曾经引起巨大反响的代表作。因为只读了一遍,所能理解的东西实在是浅显,个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安娜与伏伦斯基的情感线索,这种个人感情需要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这种不可调节的冲突,最终导致了安娜卧轨自杀,故事的悲剧收场。
正如作者开篇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幸福家庭的轨迹基本上是速途同归的,所以喜剧为人们之所好,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结局人们往往喜欢看,因为它轻松且让人愉悦;然而伟大的作品多数都是悲剧,不是因为悲剧好写,其实往往悲剧更加难创作,悲剧是把美好撕碎给人看,就像是《安娜…》一书:作者把人性的中的那种“理性与感性、爱和恨、信任与猜疑、绝望与期待、自尊和妥协……”描写的如此鲜活,虽然是在写旧社会俄国上流贵族之间的故事,却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也就像是在说我们自己,不得不说伟大的作品对人性的洞悉和穿越时间的能力。
人性多么的复杂,有时坚强有时软弱;有时明理有时又错乱;有时善良有时凶恶;不是一个简单而确定的存在:那个深爱她如生命人是真实的他,那个认为她无礼而恼火的他也是真实的他,那个认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人是她,后来的冷漠加置之不理的人也是真实的他…
安娜最终的悲剧是对完美爱情的执着追求,面对现实的残酷结果对一切都产生了怀疑,她怀疑他对自己的爱,怀疑身边所有的人对自己的看法,以至于她产生了大量的幻想,内心戏一度过于沉重。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呢,男女思维的差异化,有时候我们以为的东西可能并不存在,或者说对方想让我们理解的东西,我们却又南辕北辙。
对于安娜来说没有爱情宁愿死亡,其实并不是伏伦斯基不爱他,相反是非常的爱,一度曾为她自杀过,安娜的死有来自于世俗的压力、有来自于对爱情的绝望、同样也由于自己的过度幻想,还有以死来对爱人的报复,这是她的悲剧,也同样是社会的悲剧。
人是兼有理智和感性的,理智让我们更好的生存,让我们能面对竞争,让我们做出最优选择,让我们克制欲望,创造了法则、道德律,但是理性不能让我们深爱一个人,因为理性它充满了衡量和计算;人的另一面是欲望和冲动,感性让我们冲动,让我们发现美好,让我们不顾一切,但它是违反理性的,所以我们充满了矛盾,人性也充满了矛盾。
在无限的时间里,在无限的空间里,分离出一个生命体,它就像是水泡,这个水泡总有一天会在一刹那间破灭掉,我们就是这样一个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