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下周期末考试,其中音乐老师让他们从三首歌中挑一首准备,娃问我挑哪首,我正沉浸在我的小说中,敷衍他道:你网上搜一下原声,看哪个好唱就挑哪个。娃听完原声,说还是不知道选哪首,见我不再理他,叹了一口气说:算了,就选《哆来咪》吧。
就是这个“算了”,让我从小说里游离出来。人们为什么会害怕选择或者不知如何选择?是因为选择意味着放弃,你做出一个决定就意味着放弃了别的选项,而当这些选项中我们有多个中意的时候,选择就变得尤其困难,而如果我们因为某种原因还不得不放弃我们中意的,而选择了我们不中意的,我们就会痛苦。但是选择只是开始,你永远不知道选择之后的路途会展开怎样的风景。
98年高考我所在的城市是需要先填报志愿再进行高考的,我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考前的模拟考试都不太好,我甚至觉得自己可能上不了大学,但是志愿还是要填的不是。我印象中,父母比我要慎重得多,他们找老师,找亲朋好友,选择他们觉得未来好就业的专业,我反而像个局外人。
所以24年后,我完全不记得我当时都报了些什么专业,只记得自己后来可以走企业内部的定向指标,但专业是被指定的——工业自动化,我不知道我适合做什么,但不想做什么我还是明白的。物理是我的弱项,我肯定不会去读什么工业自动化,后来我妈说那就调剂到工业分析吧,厂里中化车间做质检的女工看起来工作又轻松,又有技术含量。我心想,我不可能读了大学还回厂工作,但我妈一心想回厂是我最后的退路,告诉我,就我想的读一个三类大学的师范或者医学院,将来出来根本不好找工作,因为老师和医生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而工厂里,将来读个本科,出来都属于高学历……那个夏天我感觉特别灰暗,前途渺茫。
我去读了工业分析,后来也像我妈说的在实验室做实验,做分析实验,当然没回厂,不仅没回厂,我找工作投简历时,连省内的都没考虑,一心只想出去。
工作的头几年,我挺痛苦的,一直觉得自己学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找了份不喜欢的工作,甚至觉得能追溯到高二——我就不应该读理科。
直到16年,我离开了实验室,其实也不是真的离开,就是不再做实验了,做质量保证相关的工作,我慢慢理解了以往繁重、枯燥的实验背后的意义,当你感受到你做的工作对这个社会的意义时,就是你爱上你的专业和工作的起点。
药品是对社会有特殊意义的商品,当我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在药品诞生不同阶段的公司从事了不同的工作之后,我感受到一款新药诞生的不容易,也感受到每一个相关职位对药品诞生的重要性。我不再厌倦我的专业和工作,而是以极大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我的工作中,我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热衷于宣传我的工作和我的专业领域。
所以我说你不知道选择后面的展开式,生命是一次峰回路转的爬山体验,表面上看起来,充满了岔路和选择,其实不论你选择什么,都有会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