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召良CBT进阶班第21讲:具体化与概念化

01 何为情境?

情境是引发自动思维和情绪的背景,是客观存在,它的发生不受个体控制。既包括外部的客观情形,也包含对个体自身状态的觉知,如注意到自己的生理反应或感受,意识到不由自主的冲动、画面、回忆、念头等。

02 这是情境还是反应

生理状态、情绪和行为既可以是自动思维的结果,也可以引发自动思维,也就是说它即可以被看成是反应也可以看成是情境。

03 连续概念化

反应被视为情境引发连续的概念化,即前后相连的若干概念化过程。选择首个或最后概念化入手干预,考虑依据是因果关系和干预难易程度。

04 自动思维报告的逻辑

个体报告自动思维内容之间经常出现缺乏逻辑,即认知观念的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

05 自动思维报告的缺失

自动思维报告中最重要的是与情境直接相关的部分,而这部分又是报告中最容易缺失的部分,需要通过提问来补充。

06 具体化和概念化

具体化实际上是根据咨客的反应落实引发反应情境的过程,具体体化方法有举例法和回溯法。确定情境和反应之后就可以确定自动思维,从而完成概念化。

07 当咨客不能报告自动思维

(1)情境再现:咨询师可以让咨客在头脑中再现当时情境,从而体验或觉察其自动思维和情绪体验。

(2)共情提示:咨询师可以设身处地思考咨客在那种情况下可能有哪些感受,把这些可能感受提示出来,刺激咨客对自己自动思维的觉察,引出咨客的自动思维来。

(3)识别自动思维的“三问”:怎么回事?意味着什么?会怎么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