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故宫建筑群里,养心殿算不上是一个大殿。但自雍正帝开始,养心殿不仅成了皇帝的生活起居之所,还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这种二合一的功能,其他宫殿都不具备。此外,除了雍正帝,其后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直到年幼的宣统皇,也都住在养心殿。他们在正殿谈天下大事,在后殿赋闲赏玩珍宝。因此,养心殿里累积了好几代君王的收藏,蔚为大观;同时,也正是在这里,隆裕太后宣布了清皇室的退位。可以说,养心殿见证了清朝从极盛到灭亡的过程。
这样的养心殿,本身就是令人期待的。首都博物馆举办的 “走进养心殿”的特展,更是第一次让养心殿 “走出”了故宫,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免费、近距离参观历史的机会。四个小时参观下来,我流连忘返。一段历史离我更近了,我似乎看得真切了,却在思考中又一次恍惚了。
1. 皇帝说话这么可爱?
在西暖阁参观其复原陈设时,雍正帝亲书的“勤政亲贤”匾和“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对联非常引人注目。据考证,雍正帝一生非常勤勉,批阅奏折的数量在历届皇帝中名列前茅。在西暖阁旁边专门布置了题为“朕就是这样汉子”的图文介绍,展出了部分雍正帝在奏折和书信往来中的朱批。
仔细一看,那些朱批里不乏 “朕知道了”,“料理好你份内的事就可以”,“岂有此理”等等,很接近于白话。馆里工作人员介绍说,“朕就是这样汉子”也是雍正的原话。当时有一位官员办了好事,雍正夸奖他,但官员谦逊,上书说,我干得好主要还是皇上您有智慧,是您指导的好。雍正于是在书信中批示:“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这样看来,现在那些古装剧里的皇帝倒显得咬文嚼字、正襟危坐了,这个雍正帝其实直白的多,也可爱得多。
2. 奏折盒会不会是保险箱的雏形?
在展览一侧的橱窗里,我看到了一个硬木奏折匣。文字介绍说,“为加强对奏折的保密,雍正帝令内廷特质配备西洋钥匙的折匣,颁给每个具折人二至八个不等,专供封装递送奏折之用。折匣钥匙由皇帝和具折人分别执掌,他人无权开启”。加锁奏折盒的出现,极大的保护了奏折内容的隐私性。今日的保险箱会不会就是起源于当日的奏折盒?
不过,当奏折只有具折人和皇帝能看的时候,也就赋予了具折人至高无上的话语权。这权利是不透明的,是绝对的,是得不到其他公众的监督的。奏折内容若是公允还好,倘若是捏造是栽赃是诽谤,被加害者也无从得知无处伸冤啊,这或许也为后来的文字狱之灾埋下了祸根。
3. 皇帝啊皇帝,你在破坏文物?
在西暖阁还有一处布景很值得看,那就是“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书房。面积不大,但非常雅致。“三希”一说是乾隆帝的老师叫二希,皇帝贵为天子,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为最大,所以皇帝自称“三希”,皇帝的书房自然就是三希堂了;一说乾隆帝很尊崇儒家思想,宋儒周敦颐提出士人修身当“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深合皇帝心意,取此“三希”之意用作书房名;还有一说是,此处收藏了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贴》、王珣《伯远帖》三件稀世之珍,故名“三希堂”。
在“三希堂”的实景陈设旁边,有这三件墨宝的影印图片。小小的一方字贴旁,皇帝不仅在其他纸页上对字帖题词、仿写,以表达自己的喜爱和欣赏,甚至还直接在字帖真迹上直接加盖了各种玺印。皇帝啊皇帝,您可知道这都是来自前朝的文物啊?虽说在后世看来,您的玉玺墨宝也是文物吧……心疼归心疼,倒也无法责备什么。对乾隆帝而言,天下都是我的,何况这几幅字呢?既是我的,我所为有何不当呢?今日言及文物保护,怎奈那时“身在此山中”啊!
4. 当欲望在燃烧,亲情何在?
最让我唏嘘的就是东暖阁“垂帘听政”的复原陈设。工作人员介绍说,除了垂下来的那半米布帘,其余全都是真品,完全依照故宫中的原始陈列布展。布帘之前,暖阁正中,是为小皇帝特制的龙椅。这张龙椅不仅高度较低,体量较小,而且在雕饰上也暗含深意:椅背上是两条龙,一大一小,小龙头靠近大龙头,似在侧耳听;扶手的玉璧上则雕着回头看的小龙。这含义已然彰显。帘后之人显然要告诫坐着的人:你别以为你是皇帝就能一言九鼎,真正做主的在后面!
布帘之后的女人,从青春韶华坐到了容颜苍老,却始终尝不够权利的滋味。干脆发动政变,走到台前,独掌大权。可怜的小皇帝,战战兢兢,如同提线傀儡,不仅无天子之实,更未享受过亲情的恩泽。只有巧夺天工的时钟在暖阁门口滴滴答答,旁若无人,却把这一切尽收眼底,又都揉进了历史的长河里。
我在想,如果有机会重新来过,她,他们的选择会不一样吗?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也容不下如果。
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当下。这一点,亘古不变。
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简书@冰融。您的留言我会逐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