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过早教育儿之后,我发现现在很多孩子存在语言表达问题,每每遇到这样的家长,我都想多聊两句,前几天朋友咨询我,他家孩子三岁半,说话只能两个字,一个字的说,表达严重跟不上年龄!问起原因,二宝的到来,正好在大宝语言敏感期的时候,为了照顾好小宝,也让过度劳累的自己休息一会,让孩子看太多电视和手机了!
错过了语言敏感期,如何在家训练呢?
今天我总结了几点,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家长,让孩子能更快的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第一: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表达欲
表达不仅指的是说话,还包括哭还叫手势,表情,眼神等。保护孩子表达欲,需要注意的关键两点。
首先就是及时回应,一来一回等三秒再继续,这是回应需要注意的细节。我呢是一个急性子,在我家大宝两岁多,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就着急了。后来孩子爸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你太了解儿子了,儿子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你就知道他要干什么,然后就给他准备好了。这看上去是及时回应,但没有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好的回应是慢说话,等三秒再继续。
例如孩子哭了,我们等一会儿说,宝贝,我听到你哭了,你想告诉我妈妈什么呢?然后再回应一下,你可以这样告诉妈妈,让孩子认识到哭也是一种表达,我愿意和他进行交流。然后引导孩子下一次该怎么样去表达。给孩子刻意创造表达的机会。
第二:和孩子一起临在,关注孩子关注的东西,频道要调到一致。
跟孩子沟通要说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他的接收器才会打开,他的耳朵才能真正的听到,听和听到有很大的区别。只有孩子听到了这个时候的语言,启蒙沟通才是有效的。
比如:孩子在玩飞机,你非要拿一个绘本读给他听。这个时候你就没有和孩子一起临在。那怎么临在?
我会说:哇,这是一辆飞机,一辆红色的飞机,这个是乐迪的飞机吗?我喜欢包警长的飞机,你知道包警长的飞机长什么样子吗?跟孩子一起沉浸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上进行沟通,而不是我们家长感兴趣的事情上沟通。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第三:多说一点,再多说一点。
有一次我在游乐场里带儿子玩,一位家长问我你是幼师吗?我好奇的问他你是从哪里判断的,他说从你和孩子的互动中感受到你非常专业且有耐心!
那我在玩的过程中具体跟孩子做了什么呢?其实就是把整个过程都用描述性的语言非常具体的讲述了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我们正在爬黄色拱形的桥,通过绿色的网格,坐在紫色的滑梯上冲向蓝色的海洋球中,这种感觉太刺激了,我很开心。在描述的过程中,我不仅描述了具体的事情,我还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这个过程中也相当于我在引导孩子关注他自己的感受。界定这种感觉是刺激的,感受是开心的!
玩耍的过程,我们能多说一些就多说一些,这样不断的描述,不断的刺激,孩子吸收到的才能和他的感受链接到一起,才能更加准确和具体,对孩子清晰的表达也是特别有帮助的。
第四:交流是双向的,我们要多一些耐心。
我们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和我们交流,每次说话后要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回应,学会耐心等待,让孩子按照她自己的节奏去回应我们,刚开始他的回应可能只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但至少他明白了,交流是双向的。 交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多用开放性的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比如: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我会问他你喜欢穿红色还是蓝色?当孩子挑了一个红色,那我会顺便问我们家还有哪些是红色的呢?这个时候就打开了孩子的思维,引导他动脑筋去观察,孩子会回答说:苹果,草莓,布娃娃,妈妈的衣服。这个呢就是开放性问题。
第五:跟读绘本,积累词汇量
表达有障碍的孩子,其实他的词汇量是很少的,我们可以通过带孩子读绘本,来积累孩子的词汇量。我经常做的一种跟读方式就是选一本孩子喜欢的绘本,我读一句孩子跟读一句。读完之后可以提问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孩子来回答。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尝试复述。
第六:扮演游戏——角色扮演和绘本扮演
孩子最喜欢玩扮演游戏,老师和孩子的角色,医生和病人的角色,厨房玩具等等! 把绘本故事演出来,我家儿子最喜欢了,可以根据孩子喜欢的方式,一边演,一边描述。在玩的过程中,词汇量积累,表达力肯定能上来!
以上就是我经常用的方法,两个孩子的表达能力都是超级棒的。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用心陪伴,一定要相信相信的力量,我们的孩子定能成为他们自己的样子!
我深信一句话——教育是不能偷懒的,我们偷的懒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加倍奉还给我们!陪他们长大,还要随他们长大,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的角色也在改变,从婴儿期的保姆型,到幼儿期的指导型,到儿童期的训练型,青少年期的教练型,青春期的导师型和成年期的精神领袖型。每个时期我们都要跟上,一步跟不上,就引领不了孩子!
与其说教育孩子,不如说是育儿开启我们的智慧,孩子用他自己的生命来影响我们,给我们照镜子,愿意牺牲自己,来成全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和借口不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