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的存在的本质不可改变。
生而为人,很抱歉,我只能站在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而我们要超脱的就是这个立场。
又或者说我们首先了解这个立场。知道其他的立场。最终仍然选择人的立场。
人的思想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
观察身边的人,可以看到这个过程中的不同历程。有些人走的道路的确不一样。那有什么呢?条条大路通罗马。
在中国这个社会,土生土长,中国人注定会有我们的民族情结。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也会有各自的情结。这些东西是在骨子里抹不去的。他埋藏的太深太深。以至于稍微有一点点思想的思考和感官的所得,即能把它淹没。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甚至于一些思想成熟有所开悟的人,也没有意识到。
其实不是我们有民族情结。而是民族情结,就是由我们所有人共同构成的。我们就是民族情结的一部分,不可分割。不可更改。
一个人走到人生的尽头。他会有他终极的需求。可是一个中国人。步入中年,有所思考的时候,其实他就在寻找自己的归途。他能想到的都是自己看到的感受的,知道的。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子女承欢膝下。颐养天年。
老有所养,是中国人的梦想。年轻人觉得到时候再说,我们知道他们不成熟。年纪大一点也这样想,我们知道他们没思考。
~~~~~~~
我见过一个离异再婚的人。50岁不到,就筹划谁来照顾自己老年生活。他把希望寄托在再婚的老婆身上。76岁倒在床上时离他而去,他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子女还有老妈一直在盯着。他只有把希望寄托在钱上。他小心谨慎,节约,算计,任谁也不能动他分毫。防天防地防老婆。老婆会离心离德。防天防地防儿子。儿子一样感受到强烈的不被信任。
所有的东西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越担心无法养老,越舍不得。越舍不得,越无法给予他人信任。这种感受完全可以传递。自然,不被信任的人也就不可能履行被信任的义务。
想了20多年的老有所养。在70多岁躺在床上的时候,每天都问:我该怎么办呢?
他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老去?其实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是他心里的方式。是她所理解的方式。那是他向往的,也是他根据所见所闻,所感所知,综合描述出来的老去的方式。其实这应该是中华民族共有的人的归宿的描述。
可对于他来说,这一切都不可得。
他已经无法信任任何人。
看着那双颤抖的手,拿个杯子都拿不起来的样子。却要偷偷。小心翼翼的把自己的钱包证件藏好。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家庭空间中。防谁,其实一目了然。自己的钱都已经快不会转账了。拿着手机的手都差不多,颤抖着点不到想要操作的位置。可是每个人动了他的手机,他都立马盯着。说我要用。
他的钱包,他的手机依然藏在最深处。微信告诉她。钱不要给子女。这是他最后的希望。
可这真的是希望吗?
放了几百块钱在口袋里。换洗的时候就随意丢在床头柜里。连用的机会都没有。
银行卡里有点钱,希望能在关键时刻救命。不到关键时刻,舍不得拿出来,到了关键时刻,谁能帮他拿的出来?
好吧,到了那个时刻或者那个时刻之前,其实人已经糊涂了。''医院会帮我拿出来''。这是我听到的经过思考纠结后的愚蠢的答案。而我却知道这是这样一个人,在这种无路可走的状态下,唯一可以给自己的安慰。他除了相信这个可笑的结论之外。他还能怎么办?因为他的钱只能他自己一个人守护。没有任何人是可以被信任的。
思想层次上不得台面的人,越老就会越来越朝着自私贪婪的方向发展和思考问题。
他们知道的是,断章取义的没有来龙去脉,没有思考过程的观点。刻舟求剑,注定无法达到目标。
他们没有形成思想上的正向循环,无法让自己迭代进步,只能逐步沉沦在身体能力局限之下,无能为力,越来越狭隘,自私,偏激。
可他们的梦想和其他中国人的梦想的描绘我一样。深深埋藏在内心,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是抹不去,改不掉的。
痛苦,恐惧。伴随着。需求越来越强烈。已经可以把其他所有东西都忽略掉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下降,心中的'我'字越来越大。完全可以遮蔽其他所有。
~~~~~~~
一个人的梦想,终究逃不过自己的所知。
而我们的老有所养,终究是在我们所见范围之内选择的。
能够想象自己无助的躺在养老院的病床上。每天盯着天花板。又或者是在明亮洁净的病房,带着一身医疗器械。一天天的等待着死亡的降临?这样的活着。一天和一周和一个月和一年的区别在哪里?
有思想的人会选择自己离开的方式。那是权衡之下给自己的体面和尊严。还有为了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共同组成的一庭的,最大的共同利益。
绝大多数人。只剩下本能的恐惧。再无其他。仍然就是最基础的动物的本能反应。这倒是不好吃了,不思考的一贯立场和本色。心中存有的只有一个我。只有一个私。其他的不管不顾,小人穷斯滥矣。
~~~~~~~
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本质的东西。走进这个眼花缭乱的社会,以为自己是自己所看见所想到的。殊不知,人类的基本需求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就没有变过。
没有思想的成长,就不可能克服动物本能。会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