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C特质使然,我很容易给人一种为人师表(oh ,臭不要脸!是好为人师)的赶脚。
同样因为大C大S的特质,对于我这样一个决策缓慢的人来说,选择做助推可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一切深思熟虑都是有结论的,比如当初参加DISC《DISC:从一个人的RPG到一群人的MMO》 ,比如此次我想做助推~
特别感谢F52-12组的同行经历,在这样一个DISC特质齐放的小组里面,我领悟了大D的主见、小I的豁达、大S的贴心、大C的从容,也理解了大D的“生分感”,大I的“自嗨闪耀”,大S的“慢半拍”,大C的“有限度”。也因为这样的经历,我也找到了自己成长的更多可能性,所以F54助推,我来了~
助推目标:
1)连接者:架起新同学和DISC的链接桥梁——新同学或许受人推荐,或许自主链接,或许只是好奇,希望我的助推可以让你对DISC的了解更立体。
2)分享者:分享成长,一起成长——从基础课,到现场课,再到线上助推,一点点探索,一次次被助推的经历给了我很多成长,分享给有缘的小伙伴,希望我也能带给你成长的体验。
3)点灯人:助力每一个鲜活的各具特色的DISC个体“样本”找到自己的成长之路,DISC为你的成长之路赋能,而我愿做你的点灯人。
4)引导者:助推不是推,就像DISC可以帮你找到行为风格的坐标一样,助推可以帮你找到在DISC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坐标。
5)深度参与者:延续+深入与DISC能量场的链接——一个人的成长总归要回到人群中去,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在事间磨。通过助推我可以继续与DISC同好紧密结合,期待我们相互影响。
6)实践改造者:实践前人助推之路,找到我的助推style。cindy的助推过程让我非常受益,希望可以实践我的助推style。
7)DISC学习2.0:助推别人的时候,也是自我成长的时机,从基础课到面授技巧,从线上社群运营到报告解读技巧,成长空间还很大。
8)我的精力管理实践:越是时间多,越是效率低,所以给自己找事儿做。
这些目标其实是我对助推的画像理解,并不符合所谓目标的SMART原则。
根据我的亲身体验,给自己定几个smart的实践目标吧:
1)十成脸熟——集齐大合照和双人照~
2)七成了解——面对面沟通+现场陪伴+报告解读,能达到七成我已经很满足了
3)(7+2+21)陪伴+100%反馈——所谓陪伴就是你找我,我都会回应,可能不是第一时间
4)我的助推日记——一日一记
下决定的时候还是挺紧张的,不过写完目标就变成紧张+期待了——让目标提醒自己时时刻刻不忘初心,让smart找到前进的路。
期待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