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下班回家的路上我给孩子打电话让她先把米蒸上,告诉她爸爸也会回去吃饭,孩子“嗯、嗯”的答应了。
到家后孩子正坐在摇椅上看手机。我到厨房一看,没蒸米,就出来问她:“你蒸米了没有?”孩子抬起头说:“你啥时候说蒸米了?”我说是在下班的路上,她一口咬定我没说。因为她出现这种情况好几次了,不知道是她吃药的原因还是长时间看手机导致的,我有点担心,就和她掰扯这个事情,说以后和她打电话必须录音。孩子很生气,站起来进她房间把门关上了。
我先把米蒸上,又把菜切好,感觉她的情绪可能会好点,就过去敲敲门然后把门推开了。孩子躺在床上玩手机,我说:“你这会还生气不,咱俩聊会天吧。”孩子说不想和我聊,但还是面带笑容的放下了手机。我问她:“就我和你掰扯给你打电话说做饭这个事,,你是不是觉得我不相信你,可委屈,还可生气?”孩子说没有,尽管她这样说,但是刚才她的行为已经说明她生气了,我平时总是给她说,心里有啥就说出来,孩子还是喜欢用行为表达情绪,这方面还需要慢慢引导她。我说咱在家里你可以认为我没说,要是到外面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怎么办,也气呼呼的掉头就走,你觉得这样能解决问题吗?我告诉她遇到问题不能生气和逃避,要想办法解决。我问她:“今天这个事你怎么解决?”孩子:“以后你再打电话我自己录音。”我说:“录音也可以,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咱可得引起重视了。”这时孩子已经不生气了,笑着答应了。
这次沟通尽管不太成功,但至少缓解了我刚到家后剑拔弩张的情绪,还是院长教的运用的不熟练,以后要多练习,养成习惯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