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的工具箱
沟通的勇气
开诚布公地向对方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感,需要对方怎么做,这在任何关系里都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亲密关系当然也不例外——偏偏在亲密关系里,很多人更愿意“猜”:我喜欢鱼头,但我猜你也喜欢鱼头,所以我专门吃鱼身子,把鱼头留给你。这也许是一份体贴的心意,但很多时候,误解也由此而生。为什么不开口向对方确认一下呢?
好的沟通有一些技巧,比如站在对方的立场,避免指责,用积极的、建设性的语言等。
新的沟通形式
反复沟通却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能跟沟通形式有关。一说沟通,很多人都会关心沟通内容——讲什么。事实上比起内容,对关系影响更大的是沟通形式——怎么讲。包括语气、措辞、表情神态,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关系的地位判断……
家庭生命周期
根据系统理论,家庭系统要经历六到七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和规则。比如两个人在二人世界的时候,关系非常甜蜜,等他们开始考虑结婚生孩子时就有了冲突,直到建立起了一套适应育儿阶段的关系模式。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即便不要孩子,到了某个年龄段也会经历另外的挑战)。无论愿不愿意,亲密关系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次蜕变与重生。
在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困惑于“谁有错”(否则,为什么以前行得通的现在行不通了?)。但是很可能没人犯错,只是到了新的阶段。就像家庭治疗大师萨尔瓦多·米纽秦常说的:“你们是非常出色的三岁孩子的父母,只是现在要学习做十三岁孩子的父母。”——原来的养育方式也没错,只是适用于儿童期的孩子,同样的方式搬到青春期孩子这里就是一场噩梦。那就改变吧,迎接新的挑战。理解了这一点,对于关系的变化就不再有抱怨。
两个人对这件事达成共识,会更容易地适应这种生命周期的转换。
去除三角化
在家庭关系中,两个人的关系有问题,当事人又不愿直接面对时,就有可能将第三个人卷入进来,达成一种三角的稳定状态。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孩子成为父母矛盾的出气筒。夫妻关系出了问题,父母却各自向孩子抱怨:“你发现没有?你妈/你爸的问题太大了。”把孩子一通折腾,两个人的情绪都有所释放,好像平衡一点了,但问题还在。不找“正主”解决问题,问题就永远在。
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治标不治本,更不用说还给第三方带来难以名状的压力。因此,两个人的问题,永远更推荐两个人直接解决。
如果发现自己成了被三角化的一方,另外两个人就他们的问题向你寻求倾诉、安慰,或是请求你帮助他们讨要公道时,要学会说:“这是你们两个人自己的事,你们自己处理。”
另一方面,也要培养这样的敏感度,能够识别出哪些问题“不是我的问题”。如果发现自己总是卷入别人的问题,就要想想:有没有可能我也在利用别人的事,解决自己在关系中难以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