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完松浦弥太郎的《崭新的理所当然》偷师学了松浦老师的在心中建一所房子,情绪不佳的时候,就打扫打扫一下房子,抹去一天的尘埃。
不建不知道。当我闭上眼睛,去建造我的房间时,才体验到什么是想象力贫瘠,内心荒芜。我想不出要建成什么样。在生活中与人交流的时候,好像很清楚自己想要一所怎样的房子,可能会想到要像谁谁的房子一样,怎样的豪华,好看、现代等,这些都只不过是粗略的描述而已。我们大脑偷懒不想思考的时候,就是这样,直接省略掉一些核心部分,给自己一个清晰的错觉。 只有当我真正去建一所房子时,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且需要的是怎样的房子。
在心里建一个房子,很方便吧。什么都不缺,不受时间、空间、区域、资源的限制。我也是这么想的,觉得多好啊,建自己喜欢的房子,心情不佳的时候可以沉浸在自己建的房子里,里面的一切都是自己喜欢的。我谋划着,房子要长什么样呢?建在哪里呢?里面的家具要什么样的呢?空间怎么安排呢?当我想建成杨丽萍那样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时,我舍不得电影《小森林》女主那样的房子,我也想建成《龙猫》里主人公们住的房子……当这些都想要的东西可以信手沾来时,我茫然了,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最后是怎么建成的呢? 我放弃了要建成所有人都羡慕的房子。那些房子都是人们向往的,得到众人认可的。看着房子或华丽或别致,这是人人都喜欢的,但未必就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就比如看着花店里的花,每一朵都很吸引人,但当我们真正去给自己买一朵时,未必就是大众所喜欢的玫瑰花了。我打碎了所有的房子的素材,回到自己本身。从自己目前的状态,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去建造,发现就简单了很多。一个人住,我就只需要几个房子就行,喜欢阳光就把窗户建宽大些等等。 原来不是想象力贫乏,是打开方式错误。原来把目光都聚在外面的时候,会让我们忘记了自己。我们要着眼未来,但也要注重当下。这样才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哪里。
在心里建一所房子让我领略了想象力的美好,有趣,神奇。让我对生活和故事,有了一点点的领悟。生活创造着故事,故事也指引着生活。用看故事的眼光看生活,用看生活的眼光看故事。 有趣,有趣。 今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去看看我的房子。本想着可以助燃开启一天的热情,没想到差点把一天给淹了。 我按一天的活动去完善自己的房子,哪方面需要添置,哪方面要修改。突然发现,我理想的生活是那么的简单。我吃饭、写作、看书、锄地、画画或弹一曲或 溜达溜达周边。我在想着是否生活再精彩一点,每天都这样过着这样理想的生活并没有让我感到幸福。突然感到一切都是没意义的。
我做的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现在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就这样整个人焉了。但我总不能就这样放弃了。我想着此前我为什么会感到快乐。是因为我知道我理想的这一天会到来。我每天都在靠近自己的梦想。这下理解了金刻羽老师的话,重要的不是追逐幸福,而是追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幸福感。这才让我真正领会了什么是“过程”,为何过程更重要,我爱惜这个过程。人生单凭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去衡量其精彩是很荒芜的,经历、和体验是我们常常忽略的。然而这一“过程”,在后来的日子里才是我们真正感激的、追忆的。 这就是有的人说“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 原因吧,我想后半句就是“是用来追逐的” 。当我们内心清晰的知道自己向往的,就会在心底里生出光芒来,热爱现在的生活,并朝着喜欢的方向前进。 原来当一切都容易得到或什么都有并不会让自己感到幸福,反而会让自己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