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篇第十」1-2
【原文】
1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译文】
1孔子在乡里之时,非常温和恭敬,貌似不善言谈;而在宗庙朝廷时,则能言善辩,只是言辞谨慎而已。
2孔子在朝上,同下大夫交谈时,刚直不阿;同上大夫交谈时,刚直和悦;国君在场时,恭敬从容。
【注释】
“乡党”,此处指乡里或家乡。周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合五百家为一“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
“恂恂”,音“旬”,温和恭敬的样子。
“便便”,音“骈”。辩说的样子,能言善辩。“便”,善辩。
“朝”,古时臣见君。朝见。
“大夫”,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中、下三级。“大夫”以上的官职世袭且有封地。
“侃侃”,刚直也。从容不迫的样子。
“訚訚”,音“银”,和悦而诤也,和悦的直言劝告。
“踧踖”,音“促及”,恭敬也。
“与与”,闲适貌,从容自如的样子。如《庄子·人间世》中的“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
【评析】
孔子将弟子们按其所长分为四科,即: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四科都是弘道行仁之所必需。其中,“文学”指文才,“言语”指口才。可见,孔子实际上是很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
孔子主张“依于仁,游于艺”,主张使才干的运用合于仁道。乡里之间属于私域,所行只关个人。于此间显己之能,颇有炫耀搏名之嫌,不合仁道。因此孔子便藏拙,“似不能言者”;宗庙朝廷是祭祀和议政之所,所行关乎公众,属于公域的范畴。此间正应当善用己能,以行仁道。此时若再藏拙,便属不负责任的不义之举了。于是孔子就“便便言”。因此,孔子所谓的“君子欲讷于言”,并不是要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似不能言者”。而是要“依于仁,游于艺”,要当言则“便便言”,不当言则“似不能言者”。
当然,在公域的所谓“善用己能”,不仅是指要充分发挥个人才能,也是指要谨慎运用个人才能。需要特别明确的是,这里所谓的“谨慎”,并非是出于对个人得失的考虑,而是出于为公众负责的考虑,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仁道。此即孔子所谓的“敬事”。
孔子参政是为了弘道行仁,并非是为了个人名利。所谓“无欲则刚”,因此孔子在朝中与君臣交谈都很刚直。这是因为朝政关乎天下,是仁道之大者所在,容不得半点的含糊其辞。虽然言语刚直,但孔子却并不失礼,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均予以相应的尊重。对上大夫,孔子以和悦待之;对国君,孔子以恭敬待之。也是因为“无欲则刚”,因此即便是国君在场,孔子依然从容自如。
作为传道者,孔子平日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无不在弟子与众人的审视之下。本篇对孔子的这些观察记录充分说明:所谓道者,不离乎日用之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