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是什么?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教育才能真正发展。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教育才能真正发展。从现实课堂的问题出发,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当下传统课堂有三大无法破解的难题:
1.传统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完成认识性任务。教学目标设定浅者要求达到讲清知识,深者要求达到发展能力。
2.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
3.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它既忽视了作为每个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双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生能力,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课堂上没有精彩的知识生成,看不到学生精彩的表现,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主要原因。课堂改革是什么呢?
1.课改是一场心灵的革命
今天的基础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如果我们的内心始终想着孩子的发展,始终想着民族的未来,我们就会从心灵的深处有一种从油锅里捞孩子的历史紧迫感。
面对孩子和充满希望的家长,我们必须寻求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方法。改不改是责任问题,是良心问题。所以课改首先是一场心灵的革命。
2.课改是一场观念的革命
我们提倡这样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我。
我们提倡这样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激情的点燃者,教师是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的传授者,教师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引导者,教师是学生破解知识难题和人生困惑的点拨者,教师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者。总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
我们提倡这样的课堂观:学习必须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必须发生在学生身上,学习必须按照学生的方式进行。
我们提倡这样的教学评价观: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助教。教育观念的革命才能带来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的革命。
3.课改是一场课堂技术的革命
我们必须遵循学生人性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知识发展的逻辑规律,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当前,全国许多学校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都遵循了预习、展示、反馈三个基本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模块。
4.课改是一场行为的革命
心态决定我们的教育观念,观念决定教育方法,但不论什么样的方法必须变成行动,才能转化成果。想到和得到之间必须做到。如果我们抓住以上的四个关键,即心灵革命,观念革命,技术革命,行为革命。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就会大踏步的前进,我们的孩子就会得到真正的发展。
当下的中国课堂,知识本身的学习与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样重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当专家们批评我们的教育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学习,不是为了探求真理而学习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获取知识是探求真理的前提条件。知识,学习,兴趣、探究欲是重要的情感基础,所以,我们在课堂中要挖掘知识的魅力,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知识,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与兴趣,这是理想课堂的重要追求,也是知识学习的首要作用。
杜威说:“如果今天的学习方式依然如昨,我们就是剥夺了孩子的明天。”作为新教育实验的践行者,崇尚的教育价值追求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始终认为,教育应给师生带来幸福与快乐,带给学生完整健康的身心,每一个人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未来教育”对我们最高的期待,也是我们要努力创造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