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这本《大转型之前》,我从未思考过经济学的创立者是谁?为何如此主张?到底这样对不对?……等一系列问题。
《大转型之前》一书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卡勒姆·威廉斯。他是《经济学人》的资深记者,其报道的全球经济趋势问题涵盖劳动力市场、住房,以及政治经济诸多领域。其对英国脱欧到前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尔宾政策主张等经济、政治发展背后原理的观察,揭示了古典经济学家的思想在当今如何被“利用”。
这本书是一幅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图景,展示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是如何萌发—更迭。书中选取了1600年到1900年之间诞生的18位经济学家,逐章分析他们的生平轶事,可以说它还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的有趣的故事集。读起来少有乏味,反倒是让人轻松愉悦。
故事讲述了从路易十四的财政部长科尔贝到“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经济学人的故事。
从让一巴蒂斯特.科尔贝的故事开始。
1661年至1683年,他担任法国财政部长。最让人铭记不忘的是他关于税收的妙语:“征税的技巧类似于鹅过拔毛——尽可能拔最多的鹅毛,但要尽可能少的听到鹅叫。”这句话深受媒体人的喜爱,但他的经济学理论大致就止步于此了。
唐纳德.科尔曼认为“科尔贝是有史以来唯一真正的“重商主义者”。“重商主义”其核心概念是重金主义,重金主义者优先考虑的是金银的积累高于一切,用行话来说,金银指的就是“铸币”。出口让货物离开本国,铸币随之流进本国;进口的结果正好相反。因此,一个国家如果出口超过进口。他看到的就是金银的净流入。
故事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做结尾。
他是那种典型的慈祥的剑桥大学教授。他最好的学生凯恩斯回忆道,在他家紧靠后园的书房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与学生有过无数次的对谈,他们会在近便的凳子或架子上放一杯茶和一块蛋糕,慢慢地交流,一坐就是一下午”。马歇尔喜欢在阿尔卑斯山漫步,走上几个小时,然后坐在冰川上。
马歇尔除了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大学管理者外,他出版的著作对学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琼•鲁宾逊是凯恩斯的同代人,是一位令人敬畏的经济学家。最重要的是,马歇尔不仅仅是一位经济学家。他一直在思考身居要职的人可以怎样利用他的理论来影响政府的政策。马歇尔超越了穆勒,因为他非常认真地对待经验数据,从而使自己在政策建议上走得更远。马歇尔是最莱耀的象牙塔学者,深深地关切维多利亚和爱德华时代英格兰的穷人。
这本书如同它的简介,“古典经济学历史的吉光片羽,300年经济思想的赓续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