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订阅笑来老师的专栏,是想从中学会如何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当初对财务自由的定义特别粗糙,只是觉得不要再过现在这样的生活了,不用再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自己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但是到底想要什么,我一直都没想通透。这也是我一直对那些以“找寻自我”为主题的书特别感兴趣的原因,我寄希望于从中找到答案。但直到现在我还是在找,我急躁过,焦虑过,也曾羡慕过别人,为什么有些人就能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奋斗。我却像一个无头苍蝇,一直没有头绪。
后来也算是巧合,看了Steve Jobs的演讲,他说的那句,“追随你的内心而行动,如果你现在还没找到你所真正热爱的东西,请继续寻找”。其实这句话挺鸡汤的,我之前也听过无数次类似的话,但不在听的有多么多,就怕听进心里去,我当时的感觉就是他说的触动了我心里的某个点,与之形成共振了。所以现在的我对没有找到内心最热爱的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焦虑了。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怎么利用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令自己内心能感到平静和有成就感的事情,也算是不断摸索怎样能让我的心灵自由。
最近学习到一个知识,是对自由这个概念的阐述:
你觉得自由的时候,有可能并不自由;你觉得不自由的时候,倒是可以创造出自由。
就像是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看似是你权衡利弊之后做的自主决定,并不会受他人控制。但其实职位需求确是由市场决定了,而且还得需要点运气才能让我们碰上这个机会。从这个维度来看,我们觉得自由是因为我们思考得太少。但是当我们知道我们所受的限制的时候,如果积极创造条件,我们就有可能会打破束缚,实现相对的自由。就像如果我们了解了人性的贪婪,那么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为了使我们尽量避免贪婪,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些方案来帮助我们更理性地抉择,这样就可以不受贪婪的控制了。
所以自由这事吧,我们不能沉浸在自以为的自由中,因为它最终是无法给你带来真正的自由的。若是把精力放在怎样创造出自由这件事情上,那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有可能让你更自由,然后由无数个小自由走向大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