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致良知

午饭时,电视里在播放《典籍里的中国》,这期讲的是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

说来惭愧,对于阳明先生知之甚少,在我的认知里就只知道“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这两个词语。对,对我而言这就是两个词语,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我真是一点不懂。

很幸运看了这期的《典籍》,虽说看的时候已接近尾声,但至少让我对知行合一,有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

以前,我以为“知行合一”就是,你的行为和认知必须一致。在我理解,知就是认知,想法。

今天看了《典籍》之后,才明白,原来这个“知”不是认知,而是良知或者说本心。

阳明先生曾对弟子们说,“我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个字。

致良知就是行良知,就是实现良知。行良知,就是依凭良知的判定去行动。

阳明先生在《传习录》里讲,你的良知,就是你的准则。当你遇见某种情境时,它会立即给出判定,是便是,非便非,不会欺骗你。按它的判定去做,即是知行合一。

有人曾问阳明先生,人人皆有良知,为何世间却有好人坏人之分。

阳明先生说,有良知,却不致,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就是坏人。

原来这才是知行合一的正确理解方式。遵从自己的本心,做良善之人,行良善之事。

这让我想起了,《秘密》中讲的要有一颗善良之心,要永远心怀爱和感恩,并且时刻不忘传递,通过我们的“行”,让更多人感受到爱的温度和力量。

只要一直保持这样的心念,那么整个宇宙都会发出力量,助你达成所愿,即人人所求的梦想成真,心想事成。

《典籍》中讲了一个故事。

1519年宁王朱宸濠举兵叛乱,王阳明用了不到50天将其镇压。

当时的宁王势如破竹,都打到了南京,王阳明带着两千散兵攻向宁王老巢南昌。

后来宁王带数十万大军回攻,王阳明凭借几千人将十万大军击败,堪称奇迹。

为什么能创造奇迹?正是阳明先生提出的“致良知”。

当宁王率10万精兵强将向南昌进攻时,有官员向王阳明提出,双方实力太悬殊,如若坚持迎敌,无疑是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强烈要求王阳明弃城而逃。

然而,王阳明说,为了江山社稷的安定,为了百姓不再流离失所,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不仅不能退,还必须主动出击。他说,只要知行合一,就一定能平定叛军。

正因为王阳明心系天下苍生,想百姓之忧为忧,盼百姓之安为安,这样想也这样做,切实践行了知行合一。所以,他能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平定叛军,这就是良知的力量,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威力。

现在明白了,知行合一,就是按自己的良知,自己的慈悲,自己的善良付诸行动。只要这样做了,就一定会收获惊喜,甚至创造奇迹。

这仅仅是我一点点浅薄的理解,不知道是否正确,盼望大家能不吝赐教,说说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