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思维导图》。原本打算拆书,发现后面没必要拆了,过于生涩,实操性不强,不如前面脑功能的分析给我带来的震撼多。
思维导图就像我昨天说的,是一种梳理思维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用为先,不用刻意追求时髦。
有几个问题提醒大家注意:
1.真正的思维导图,需要用到词汇、图形、色彩、符号、图片、曲线等要素,所以,如果是传统手绘画图,还是需要一定的绘画功底的——没有绘画功底也可以画,估计只有自己能看懂。
书中例举的一些比较成功的思维导图令人眼前一亮,堪称艺术品,需要极高的艺术造诣。而且初始阶段,绘画会消磨大量的时间,对于忙成狗的我来说——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2.思维导图绝不是把需要整理的内容抄一遍。这在青岛中小学生校园思维导图实践中颇为常见。老师不钻研,把错误的思维导图理念教给孩子们,甚至让孩子们把思维导图变成了笔记本。
真正的思维导图只是所需要整理的文章要素的提炼,起到思维梳理,排兵布阵,唤醒记忆的作用。举个不成体统的例子,让一位苗条淑女穿一件大妈的衣服,掩盖了其本来的s曲线,臃肿不堪,穿的人不舒服,看的人更懵圈,还有意义么?
3.思维导图不是万能药,别打着新奇特“招摇撞骗”。书中例举了思维导图的n种用途,比如做学习笔记、会议记录、项目书和报告等。看使用者的用途,纯提炼,记忆力好无可厚非,但大多学生是用来背重点内容的,所以仅仅是提纲远远不够。唯一能解决的办法,就是把复习大纲的重点分支,扯出来单独画思维导图细化。
应用的过程中看自己的需求吧,手绘画图还存在画出纸范围,需要另填一张纸继续画的可能性,我感觉不易保存。如果用电脑绘制,的确做到全局掌控,但也会失去一部分手绘思维导图的灵魂,通过各种要素的应用,达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4.发散性思维的阐述是本书的亮点。书中提到“把发散性思维原则应用到大脑里,可以让你在做决定、记忆和创造性思维这些主要的智力活动中更加游刃有余。懂得了思维的结构,不仅可以让你利用有意识的思维过程,还可以利用你的无意识来决定和决策……”
摘抄一段书中提及的达芬奇关于开发完全思维的四项原则:
一是学习艺术的科学。
二是学习科学的艺术。
三是开发自己的感觉———特别是学习如何观察。
四是意识到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关联的。
这几句话让我茅塞顿开,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是否能快速将看上去毫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其实就是发散性思维的一种表现。
所以“个人开发大脑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放大思维的屏幕,要根据发散性思维的原则来运作”这个观点,可以用在教育、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这个话题,我希望更深入的学习一下。
光说不练假把式,明天开始思维导图练起来,希望熟练掌握后,复盘再来一篇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