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这里是每周一点,每周为大家推送有关美学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就关注我吧~
这几天,周周重温了《艺伎回忆录》,这部电影讲述了小百合从一个贫苦的渔村小女孩到顶级艺伎的故事,章子怡正是凭借这部电影成为第一位获得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华人女演员。
这部电影改编自阿瑟·高顿的同名小说,女主小百合的原型是著名艺伎岩崎峰子。峰子认为,高顿的艺术加工使世人对原本就非常神秘的艺伎产生了误解,于是她自己撰写了一本《岩崎峰子:真正的艺伎回忆录》。
今天,周周就和大家一起聊聊真正的艺伎到底是什么样子?
艺伎的历史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德川家康被丰臣秀吉移封关东。为了开发江户,德川家康带领和号召大量武士来到此地,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人也汇聚于此。因为武士和商人大多是单身男性,男女比例失调,于是江户地区娼妓泛滥。
为了便于管理,德川幕府下令将分散的游廊(妓女的住处)集中迁往吉原区。1618年,吉原开始营业,它并不单单是红灯区,也是一个艺术文化中心,许多艺术家、名人政客也在此流连忘返。
(歌川广重)
其实在早期,艺伎和普通妓女、歌舞伎并无太大差别,很多人为了糊口兼有艺伎、妓女双重身份。十八世纪,幕府为了规范艺伎的税收对艺伎屡出禁令,严加管理,艺伎逐渐和妓女区分开来,只卖艺不卖身。
(喜多川歌麿)
第一名正式艺伎出现在1751年。自1779年起,艺伎需要拥有一份执照才可以营业陪客,一旦她违反了规矩,便会被取消从业资格。
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发展的时候,艺伎是无数男人的梦中情人,享受着奢靡的生活。但在特殊时期,无依无靠的艺伎往往变成政治的牺牲品。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艺伎被强行征调到前线组成“决死慰安队”,日本战败后,艺伎又被派往美军的军营。
(其实这一时期很多艺伎都是娼妓冒充的假艺伎)
如今,日本艺伎产业在新文化的冲击下已经逐步衰落,但还是有年轻的女孩们愿意加入,成为这一古老神秘又优雅细腻的艺伎文化的传承者。
艺伎的穿着打扮
艺伎的服饰往往沿袭旧制,从她们的穿着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艺伎与普通女性、艺伎之间不同等级的差别。
在日本,和服的门襟是从左向右掩,所以门襟合在左侧,普通女子都是右手提门襟。但艺伎却是将右侧的门襟合缝拉到中间,左手提襟。从提襟的方式就可以看出艺伎的与众不同。
(喜多川歌麿)
而且,年轻的舞伎和正式艺伎的穿着也有不同。舞伎穿着的和服裙裾更长,艺伎的和服则稍短一些,衣襟只到脚面。舞伎的衣领为红色,上面绣有白色、金色、银色的线,当线越来越满时,便需要举行“更领”仪式将衣领换成代表正式艺伎的白色。在衣服的颜色方面,舞伎穿的和服颜色更艳丽,而年纪稍大的艺伎则穿得更加素雅。
(歌川丰广)
与和服搭配的腰带的打结方法也有所不同。舞伎的腰带更短 ,艺伎的腰带更长,通常打做大鼓结。而且,未婚的女子将结打在身后,已婚女子或娼妓则将腰带结在胸前。
在岩崎峰子的自传中,她描述了艺伎的穿衣过程和她们所穿戴的服饰的奢华:
“首先是两个塞满漂白棉花的直角内衣,一个穿在髋周围,一个穿在胸部周围。这样是为了让和服平整熨帖、线条流畅。接下来再穿上一件长长的棉制宽裳,像短衬裙一样,然后是一条散脚裤。接下来穿贴身夹衣,这是一种衬衫式的内衣,夹衣穿着时要沿着和服的线条。在这上面再穿上长夹衣……
我每年做五袭衣领,两个夏天用的薄纱领,三个冬天用的绉纱领,每袭衣领至少价值200美元。我的腰带绝对是件艺术品,它历经三年才制成。整个腰带有20英尺长,由手工织缎做成,上面绣有柔和而明亮的金色枫叶,花费了上万美元……”
艺伎的和服上大多有手工绣制的花纹,不同的花纹代表不同的时节,例如水仙代表早春,樱花代表仲春,紫藤花代表晚春。
(喜多川歌麿)
艺伎的发饰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例如2月戴梅花,4月戴樱花,9月戴桔梗。
艺伎的发型非常繁复,她们需要将粘性很强的发膏涂在头发上,在头发中垫上绸巾、纸片等物品将头发盘成发髻,再辅以绸带、发簪作为装饰。
因为制作一次发型实在太过麻烦,所以艺伎们为了不损坏发型,只能睡在15厘米高的高脚枕上。近年来艺伎开始使用发套,她们这才可以舒服地睡在软枕头上。
艺伎的工作
艺伎的工作地点是茶屋。艺伎的茶室一般以四张半草垫大小为标准,大于四张半草垫的茶室称为“广间”,小于四张半草垫的茶室为“小间”。
当艺伎陪侍客人参加宴席时,只能喝酒不能吃菜,所以很多人肝脏不好。艺伎在宴席上必须非常警醒专注,但凡客人喝光杯中的酒艺伎就得马上添酒。而且,艺伎还承担着活跃气氛的职责,她必须关注每一个客人,尽可能让每一个客人都开心。参加宴席对客人而言是轻松愉快的,但对艺伎而言却是考验。
(歌川国芳)
艺伎表演时一般需要四五个人,一人弹三弦,一人击鼓,一人歌唱,剩余人跳舞。艺伎的表演费用按时间计算,一炷香的时间算一次,一次的费用叫一枝花,一个月结一次帐。
对艺伎来说,三味线和乐鼓是必备技能。日本的三味线来源于中国的三弦,但三弦是蛇皮面,三味线是猫皮或狗皮面。三味线和乐鼓音色单纯,演奏难度很大,外行人很难听出三味线的演奏有什么变化,只有对日本音乐有一定了解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
(铃木春信)
除了三味线、乐鼓、茶道、舞蹈等基本功,艺伎还需掌握多种技能,以满足客人的不同要求。成为艺伎的道路是艰难辛苦的,她们一般从10岁开始学艺,每天训练12小时,在五年内学成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鞠躬、斟酒等等课程。而且在学艺期间,除了艰苦的训练,艺伎还需要干各种各样杂活,受到老板和前辈的欺凌也不能反抗,因为这种欺凌也是训练的一部分。
(喜多川歌麿)
到了16岁,艺伎才可以“初见世”,在初见世的前几天,舞伎要穿着黑色花纹的和服,由姐艺伎一同拜访各处茶屋(新入行的艺伎只表演舞蹈,所以叫作舞伎),这一阶段的舞伎只能拿半酬,所以又称为“半玉”。
在成为舞伎五年后,舞伎便可以举行“更领”仪式,向姐艺伎、艺馆老板、歌舞老师敬酒,喝下九杯米酒,将衣领更换成白色,这才算是真正的艺伎。在成为艺伎后,便可以拿全酬,所以被称作“一本”。
(岩崎峰子)
1946年,美国文化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撰写了讲述日本社会文化的著作《菊与刀》,日本人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矛盾的特征。
艺伎作为日本女性审美的极致,她们同样是矛盾的结合体。艺伎是高贵优雅的,同时社会地位并不高;艺伎的生活是奢靡的,同时也是艰难的;艺伎是温顺的,同时也是坚强的……
喜欢今天的文章的话,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