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在即,一群睡了三四年的无业青年终于还是没逃掉这个不得不做的选择题。工作?考研?出国?创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快上完了,还是没能纠结出个所以然。说白了无非就是面包和梦想的抉择,不知道对于这两种东西大家是怎么看的。用思维导图从六个方面分析了一下,希望和我同样迷茫的人能从中获得些许帮助。
1、现实收入
无论是争馒头还是争气,只要人活着就必须思考下一餐吃什么,今晚上睡哪里,明早上穿什么。衣食住行这些生理需要自始至终处于消费金字塔的最底端,不得不满足的那一栏。
现实是残酷的,有些人不得不为了满足原始需求,放弃梦想暂时选择面包,或者说相较之下,金钱的吸引占据了更高峰。这时候执着坚持梦想的人,和退而求面包的人,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生活状况,或吃尘吃土,或满足生计,又或飞黄腾达。
这应该是影响面包和梦想抉择的最有力方面,就看决策者更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还是生理层面的需求。
2、自我感觉
这一方面表现在决策完成之后。大概会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满足。无论是选择梦想的人还是选择面包的人,都可能在决策实施后得到相应满足。前者的满足大部分来源于心理上,一方面能够从事自己热衷的行业,精神上一定是愉悦的;另一方面,在坚持自己这件事上同样也能得到成就感。后者的满足多半源于生理层面,香车美女豪宅,或许这么说来带有些许夸张和酸葡萄,但也不排除有些人的梦想就是面包。
第二种,煎熬。同上,这种情绪无论做哪种选择都可能发生。选择梦想的人在追求精神满足的道路上难免委屈了生理需求,风餐露宿两袖清风,实在是人之常情,虽然没有什么过不去,可娇生惯养了这些年哪还剩多少能吃苦的孩子。选择面包即暂时满足了生理需求,可用精神禁锢换来的一时安逸,难免让人辗转反侧寝食不安。
第三种,麻木。这类人并没有太多梦想和面包的概念,送到面前就接着是一贯理念,哪个方便就实现哪个。不在乎究竟是违背了心理或是生理,只觉得眼前的路就是这样,该怎么走就怎么走。虽说有时候是应该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也并不代表不用思考,随波逐流。
这三种感觉会带给决策者截然不同的心态,致使有的人积极向上,有的人郁郁寡欢,还有的人干脆破罐子破摔,人生是老子自己的,也用不着谁管。
3、社会认可度
虽说职业不分贵贱,可依然有人心中挂着一杆秤,将各行各业清清楚楚地分成三六九等。总统总理是高高在上的,经理董事长是威风凛凛的,明星名媛是金光闪闪的,保洁阿姨是破破烂烂的。即便这种想法为多数人所不耻,在无力改变的现状面前谁都只能乖乖认怂。
这样一来,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又多了一道障碍。举一个近些年兴起,我认为冷门却高尚的职业——入殓师,为死者还原未死之状态。整修面容和身体,尽可能还原其完整,让已经冰冷的人重焕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对死亡这件事,绝大部分人是抱着好奇又害怕的心态去看待的,觉得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充满着晦气。从事入殓师这个职业的大部分是女性,如果只是为着满足寻找面包的需求,大可不必挑战这种需要高心理承受力的工作。各种报道中都能看出,她们之中大部分人对逝者秉承着敬畏之心,觉得这是一份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工作,从工作中能获得心灵的安宁。
然而各种报道的更多篇幅却在于这种工作的低社会认可度,爸妈会觉得自己的女儿再也嫁不出去,亲戚会觉得肮脏,朋友会觉得晦气,所以基本上入殓师的朋友,也还是入殓师。社交圈被社会风气打压得小的可怜。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现实中的许多职业的社会认可度还不至于低到这个地步,只是很有可能有的人的梦想在于自我实现,而这种自我实现恰恰不到社会的审美主流,这才转而考虑是否应该选择面包。
4、实现难易程度
同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天马行空、需要努力、触手可及
就算是要选择梦想的人也不可以只活在梦里,放到生活中来还是有可行性这一说。小时候大人们问我长大了想干什么,科学家呗、宇航员呗。现在就算借我一百个胆我也不愿意说我想上天,毕竟就各种能力资源方面分析,我真的不太能做到,就算能,要花费的时间和经历也是巨大的,可行性几乎为零。
其他方面同样可以类比,有梦想并且想要实现是好的,但首先也要看看这个梦想值不值得我们为其耗费大好青春,甚至毕生精力,太过执着就是固执。如果要选天马行空的梦想或是触手可及的面包 [微笑] 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吧,人还是要活得现实一点。
5、人生价值影响
这是一个属于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选择中获得。有的人觉得有车有房有美女,名利事业双丰收,就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有的人却视金钱如粪土,注重内心的思考和感受。
前段时间被各种新闻炒热的江一燕,也是因为她“身兼多职”,演员、摄影师、作家、“小江老师”,说她只是其中的任何一种职业都不全面,因为她处处都做的很好。要说她眼里不进钱财,也难保她和土豪老公是不是真爱;要说她眼里只有钱财,又何必天涯海角的去实现自己。要我说,她的梦想就是追寻自我,很庆幸的,实现梦想的路上碰巧又有好多面包。
只可惜这样完满的例子并不多见,大多数人还是不得不做出权衡。
6、对社会的影响
为什么中国和欧美国家的居民幸福指数相差那么大,因为重压之下没有勇夫。
大部分人出社会之后考虑的都是怎么报答父母、怎么娶到媳妇、怎么有车有房、怎么儿孙满堂,切题一点,就是上面说的面包。金钱成为中国人活着的最主要推动力。古人云,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想赚钱就看看之前的人是怎么做的,身边的人是怎么做的,依葫芦画瓢就开始追寻自己的。不奇怪中国是个山寨大国,创新什么的是别人的事,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别人创新的东西卖出好价钱,罢了。
从宏观来说,追寻梦想的人是有可能饿死,但批量发生一定能造成社会的差异化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充足的面包;相反的,如果人人都去抢面包,大家都知道的,抢完就没有了。
以上只是二者选择需考虑的部分原因,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毕竟我也是一个还在迷茫中的人。
思维导图是个好东西,为纠结症患者强烈推荐,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