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湖㳇的大表姐家采杨梅,并非第一次去,却似第一次去。
以前去,关注的都是院落的美景,装修的格调,想像在这种粉墙黛瓦中生活的惬意。而这次去,我满眼都是孩子。
表姐家的孙子11岁,上三年级。我们去的时候,他正坐在沙发上认真地看电视,见我们到来,那种并不熟识的亲戚,在他奶奶的指令下,敷衍地喊了我们一下,继续看电视……
我表姐向孩子夸张地介绍:“这个小姨婆是高中的老师喏,教英语的,你英语不算好”,然后转向我:“考考总只有八十来分,上次考到多少多少,被爸爸罚站……”。我看着这孩子一点一点蔫下去,我赶紧向表姐打手势,让她不要说了。
坐了一会儿之后,奶奶让他带我们去山上杨梅园,他说:“我没空”。奶奶又好笑又好气,一直在说服,我妈也在边上帮腔。其实孩子比我们想像得要更善良,他还是会照顾大人的需求。他问那某某某去不去?他在给自己找台阶下,得知否定答案后,再次确认不去。我们准备导航去。但过了一会儿,不知我表姐使了什么招,孩子又说去了。他坐在楼梯上换鞋子,我表姐跟曾经的我一模一样,嫌他换鞋慢,就催促说:“去么快点!”孩子哭了,又说不去了……
我表姐转向我们,说:“不去随他吧,他就那样,动不动就哭”。我看向孩子,小小的他坐在楼梯的最下一阶,抹眼泪。我走到他面前,蹲下来,抓着他的手,说:“你到底想不想去嘛?”他摇摇头说:“不想去!”我说:“不想去那你就不去嘛,不要伤心好不好?”他看着我,又说:“那去吧!”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孩子的善良,有些心疼。看着他的眼睛,我坚定地说:“其实你去不去都是可以的,不要难过就好”。这次他又点点头说:“我要去!”然后他就很快地穿好了鞋子,站了起来往外走。
之前他慢慢地穿鞋,其实是内心有对抗的情绪,因为这不是他自己想要做的事,等他弄清楚了是自己的决定的时候,他非常快。我们往往看不懂这些无形的东西,盯着行为催催催,越催越慢。
他坐在我车的后座,准备带我们去山上。我对他说:“我不认识路哎,你指挥,我开,好吗?”他说好的,声音很轻。话也不多,只是到要转向的时候提醒我往左或往右。我妈坐在他边上,一会儿夸他灵巧识路,一会儿又说:“孩子你好开心啊,有这么大的房子,那么好的房子。太婆婆帮你想想都开心的哦,现在的孩子是生在福窝里的啊!”孩子没吱声。我对我妈说:“是你自己想想开心的吧?房子能让你开心,不一定让他开心啊,他需要的可能不是房子”。孩子轻轻地说了声:“是的,有房子有什么可开心的。”
也许是我懂到了他,他的话渐渐多了起来。继续人工导航,我又认同他:“幸亏你跟过来,要不然那么多条岔路,我怎么搞得清呢?”他兴致越来越高,也许是太高兴了,居然错过了路口,他有点不好意思,低声说好像开过了,以前那里有个牌子的。我说:“哦,那需要掉头吗?”他说:“嗯”。我说:“没事的,错了掉头开一下就好了。”也许是感受到了我的接纳,等我掉转过来,孩子就会响亮地说:“就是那里,那辆黑车出来的地方,看见了吗?”我说:“哦哦,看见了,那也没走错多少路嘛!”转进去之后,我妈说路有点太窄,孩子说:“以前很宽的,现在是用那个绿墙围起来了,在造东西,刚刚就是因为这个没认出来……”我听得出孩子是在解释刚刚失误的原因。他们真的不是啥也不懂,事实上,他们也会为自己的疏忽而尴尬,他们需要被给予自我转身的空间……
后来在那段通往山坡的单行道上,他俨然就成了一个小大人。当我遇到来向车不知所措时,他会告诉我这种情况一般是怎么处理的。他让我盯着前车,它退我就退,不然会撞上,它往前开我也往前开,说明别人在让我们。后来停车,要停到一个比较复杂的地形上,他会下车帮我看路指挥。停好车,他跑在前面,引我们从小路上山去,因为他跑得快,站在岔路口等我们,担心我们找不着北。在上山过程中,他还一直叮嘱我妈妈,他的太婆婆,哪里哪里要小心脚下……
那个腼腆的小男孩,一下化身为贴心话唠大哥。
采完杨梅回到他家,等饭吃的空档,大家在客厅坐下。孩子对我说:“你可以坐在那里或坐在我边上”。我看了一下,他指的那里是放着一台立式风扇。我笑眯眯地对他说:“那我当然选择坐在你边上!”他见我坐过去,立马打开了茶几上的一个小台扇,还转了转角度对着我。我赶紧认同他好贴心。
然后他就有意无意地在翻他的画册,时而摆弄他那72色儿的水彩笔。我看出了他想给我看他的画作,就询问他,我是否可以看看他的作品,他用力地点点头。我翻看,他画的那些东西我根本没见过,无法实现进一步的链接。幸好,我想起了发问。我指着一个有点像机器人的东西问:“它叫什么名字?”他眼睛一亮,很快说出了一个我听过就忘的名字。然后,我接着问:“那它有什么技能?”他又叨叨叨说出了一串我似曾相识的名字,什么伤害啦,血量啦……其实那些东西我根本就不懂,但我就用:“嗯,哦,那挺厉害吧?谁最狠?跟前一个打仗的话谁会赢?”孩子越聊越嗨,还迫不急待地把书包里另外两本画册给我看。我明白了,他画的全是植物大战僵尸里的角色。我立马搜肠刮肚,讲出一点儿我对这个游戏的零星记忆。我说:“这个游戏我也知道一点,那个豌豆射手,啵啵往外吐豆子的……”他立马翻他画的豌豆射手给我看,我说:“对对对,就是这个,画得太像了!还有那种能连续射两下的叫什么的?”他立马说出了一个我现在已经忘了的名字,然后还翻图片给我看……
我们就在那儿煞有介事地聊了好一会儿。他把他画的一百多个角色的名字、技能那些个东西如数家珍般地一一说给我听。孩子的大脑,信息的储存量都是惊人的,记不住英语单词的,肯定是接收终端屏蔽了信号。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想办法让他们关掉屏蔽仪,而非固执地发信号……我一直认同他新脑子好用,记忆力超好,有记忆天赋等等。最后,我拿起他桌上的那本画册,封面上印的是梵高的星空图。我对他说:“现在小姨婆脑袋里的情景就像这幅画一样的,全是转圈圈……”他咯咯地笑。我说:“年纪大了脑子终究没你好使!”他问我:“你几岁了?”我说:“你看看我像几岁嘛?”他来了句:“三十来岁吧?!”一下就把我给点亮了。我高兴地说:“我这么看年轻的吗?还三十来岁?!”他很坚定地说:“嗯,看着像三十一岁!”
我表姐在边上插话:“瞎说,她是你爸爸的阿姨,他比你爸大七岁的!”孩子立马算了算我的年龄,然后还补了一句:“看着不像!”让我这个小姨婆开心得秒变成了小姨娘。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也许孩子被我的话滋养到了,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反哺吧!
在跟孩子聊天的过程中,我听到我表姐跟我妈对话,她们表扬我的耐心有多么多么好。听到这些,我的鼻子酸了,眼眶有点热。曾经的我,又何尝不是那个易怒暴躁、缺乏耐心的妈妈呢?我的孩子也曾这样,拿着他的那些宝贝卡片,跟我分享血量、技能、战斗力,要我陪他玩。那时候的我,开口闭口就是妈妈不懂这些,记不住这些,不要跟我讲这些……现在想想,其实是为自己逃避建立亲密关系而找的借口罢了。就是我一次一次的地关门,才使孩子渐渐关上了心门。家里没有一个懂他的人温暖他的心灵,所以才会转向冷冰冰的虚拟世界。没有实实在在的温暖,虚拟的温暖也是温暖啊!就像人们会用望梅来止渴。
以前,我很痛恨手机,痛恨游戏,觉得是手机夺走了我儿子的理智。现在,我慢慢发现,其实我应该感恩手机。是它让我儿子在那样一个鸡同鸭讲的环境中,还能有一丝丝心灵的慰藉。
在我们吃饭之前,这孩子还主动带我们参观了他家的小院。跟我讲这是啥树,那是啥树的。我不断认同感谢他,说他懂得真多,今天跟着他,我学到了好多知识。他的情绪越发地好了。
后来大家围桌吃饭,大人们又在说起学习的事。说要努力考上小姨婆所在的那个高中,还说就怕考不上。其实,是大人们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会有个厉害的孩子。我对孩子说:“你们怎么知道他想考哪呢?也许他想离家近点,考个省中呢!”孩子腼腆地笑,说自己考不上!我说:“首先要敢想,后面才会去做,对吗?”他点点头。如果当年毛爷爷想都不敢想解放全中国,周恩来信都不敢信中华会崛起,那还会有后面一系列的行动吗?
在饭桌上,孩子突然提了个问题,说我们家现在有几个人?大多数的妈妈,都会这样地反应:“你还想考我们啊?!”一下就能把天聊死了。我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能问这种问题,事出反常必有妖。当我正在思考他真正的需求的时候,孩子又催问了,怎么没人回答。我实话实说:“我怕说错了。你觉得是几个?”他说:“八个”!原来,他把桌底下的两条狗也算进去了。接着,我们的话题又切换到了狗身上了……
今天,真的是收获满满,让我眼睁睁地看到,懂比爱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