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看游本昌老师的《济公》,感触已经和儿时有很大的差异。
小时候只觉得剧情比较搞笑,一个邋里邋遢的臭和尚净说一些胡话,做一些疯疯癫癫的举动。一个和尚,吃肉喝酒样样不落,哪里像一个修行人。不过看他惩治恶人倒是挺过瘾的。一直疑惑:为什么不用扇子直接惩罚坏人?绕一大圈,真麻烦。没有直截了当的法术看着过瘾。
小时候的我真是幼稚。
现在再看这剧,原来济公一直在度化世人,用他自己的方式。他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真正的修行从来不拘泥于俗套,不限于形式。不是今天打坐多久,不是吃斋念佛了几天。如果风番一动,我未动,那便是修到家了。
想到这儿,想起来一位朋友。她洋洋自得说最近这在参禅悟道,几个人哪怕赤身裸体围在一起,也可以心无波澜不起肉欲。就是借裸体来表达返璞归真,本来无一物的意思。洋溢着喜悦告诉我,她已经可以静坐一个小时了。
我笑了笑,没有回应。我不好意思说她修的不是道,起码在我的理解里,不以目的为归途会更加纯粹些。她的修行,更像是一场任务。像打了一场满意的比赛,像买了一件好看的衣服,像攻克了一个难题。然后兴致昂然的跑来跟我分享她的喜悦。
修的是自己的行,从来都不是别人的行。
看着济公清醒的装着糊涂,用笨拙的方式点化世人。作为一个旁观者,真是觉得可笑。世人如果能拯救,就不会叫做世人了。世界上的人千奇百怪,形形色色,把这个世界搞得五颜六色。
他妄图凭借一己之力,想要把世界变得纯粹,干净一些。倒是显得真诚的有些笨拙。
看来,我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没有一颗慈悲之心。
怪不得我一到寺庙就觉得心慌,没有心安归处的宁静和宿命感。我只觉得我跟佛门格格不入,一脚始终踏不进去。尤其是看着高大威猛的罗汉像,没有心悦诚服,更多的是惶恐不安。
我果真是狭隘了。
有些事明知做了没有结果,还是得做。这就是菩萨的修行。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在果上执迷不悟,还自认为高明。殊不知菩萨心就修一场善因。人人都一心向善,不图结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或许世界真的是一片祥和。
以前看过这样一句话,还是在喜剧大赛上看到的:终一生渡世人和终一生渡一人是一样的。
不在于数量的多少,不在于结果的多寡。只要能劝解一个人回头是岸,这场度化就是有意义的。
此时看着电视剧的每一幕都觉得像是在看讽刺剧。全然没有儿时的嬉笑怒骂。只觉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我看着剧中的世人,不管经历多久,人性的可鄙永远都历久弥新。
看着他们,再一次又看到了现实世界的丑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嬉笑处见挖苦,从批判处窥万象。
人,真是奇怪又一言难尽。只能笑着摇摇头,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可笑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