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喜欢朋友圈。
我厌倦了朋友圈里日复一日产出一样的内容:
自媒体每天分享自家快餐式的文章(包括我);意见领袖们不论大事小事一通哔哔(包括我);阿姨们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太牛了”“必须转”;中二年纪的孩子们有事无事的直播生活和伤春悲秋(包括我)。
而做微商的朋友,早已十个屏蔽了八个。剩下那两个,一定是朋友。
我把大部分时间投入了这个营养贫乏和情绪泛滥的垃圾池,久而久之,自己也成为了一个营养贫乏和情绪泛滥的垃圾人。
可我仍然不打算离开我的朋友圈。
尽管已是泥沙俱下,但仍有那么一二个人,他们不刻意离开或存在,状态清清澈澈,像源头活水一样警醒着我:
在你幽闭压抑的生活之外,这世上还有那么多美好的可能和新鲜的面孔。
他们替我走过了一些我不曾走过的路,给我麻木的心注入一剂强心针,对未来活泛起希望。甚至,他们成为了我舍不得离开朋友圈的唯一理由。
他们让我知道:能够掌控自己生活的人不活在朋友圈和PS里。这话不假。但不绝对。
「 一位会写诗的重庆女孩 」
从去年夏天开始,朋友圈里多了一个跟我差不多年纪的重庆姑娘圆圆。
她诠释了一个真正的文艺少女的模样,没有复古面妆隐晦容貌,没有故作深沉或忧伤,也没有冷漠自我。
她读书,旅行,支教,吃美味,喝小酒。她想一个人,就会去看他们。她想经历一切人可以经历的美好事情,就会去做。
照片里,她脸庞温柔眼神澄澈,让人愿意用尽世间美好的词汇去形容她;
“高原星夜,挚友同坐,小酒与茶,体悟感思,三言五语,人生乐事。”
“爱辽阔,或草原,或海洋,高山雪岭也行,峡谷江河也可。”
状态里,她视文如友,小心又虔诚地对待着这些汉字,将它们组成美丽的句子;
“相约楼下小酌,出门两人对视,默契地一人抓了把雪,雪仗吧,无奈雪散成花,捏不成团,不管了,向她砸去,也就十来米的路程欢呼吼叫,末了相视一笑:两个南蛮子!”
“如果你做一天我 / 你会知道在这里 / 我不仅仅是那个孤独的自己 / 我还是这些孩子和村子 / 这片山,以及 / 不尽的牛群、马群、松香”
《如果你做一天我》圆圆,2014/12
行文里,她心善似水,去孤儿院支教也帮患病学生筹钱。
“招的老师,今晚总算到达孤儿院了,募集的蔬菜钱也已有三万多。感谢你们的一路陪伴。”
“马尼干戈的雪渐渐深了。登真则翁发来了照片,说肺一点点好了。吃了很多药的孩子,阴柔的男孩,知道感恩的boy。”
她竟是个真正的人间四月天的女子,是乐山乐水,一个动静皆宜让人怜惜喜爱的姑娘,一时竟不舍得放下。
“这会儿去六公里观音寺排队烧头香,还能吃到圆圆姑娘包的汤圆!哈哈哈,早安!”
“他们一定会叫我陈老师,再见到我的时候。他们总说:你不说话的时候,就是个藏族姑娘。”
她相信梦,相信自由。她说“是不是所有的梦想都会实现,哪怕它不在我们的今生,也会在我们的梦里。”
我知道自己不可以蒙住眼睛不看世界。
我不离开朋友圈,是因为只有看见这样的姑娘的存在,我才相信这世界上可以有那么多美好的可能发生。
「 一位童心不泯的复旦教授 」
他是名校的老师,已过耳顺之年,平易亲人,笑起来如煦日温暖。
他不反感朋友圈,相反,倒很是适应这新纪年的“稿纸”:
每一条朋友圈,都排版整齐,图文搭配得宜,堪称赏心悦目。我翻阅着,就像看一本杂志似的。
他爱看《国家地理》,对摄影有所研究,背着单反走过各种地方。就连去年在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做客座教授的时日,也不忘带着相机出去溜达。
好奇心也还跟个孩子一样。
“忽然看到一个小路口,聚集了大群的女生,一些人还扛着单反长镜头,目光闪闪地盯着一个游戏店望了又望。这是什么情形?原来店里有三个男青年在玩儿射击游戏,获胜的得到各种绒布娃娃。瞧这些女孩儿们的激动劲儿,莫非里面是大明星?”
“看到隧道的那一边有个男生在抱着吉他弹唱,孤零零的身体发出倔强的声音。想起一位年轻女作家对我说过的话:‘八十年代,背上一把吉他就能拉着女孩的手走四方。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年代,新一代人不相信这些。’想到这,走过男生的身边,向他微微一笑。他点点头,也淡淡笑了一下,又低头继续弹……”
他在复旦时就是女学生们的“妇女之友”,开导起情感问题来尤其引人入胜。
“一晃三个来月,在梨花的这个学期快结束了。收尾的课程,要给学生介绍一点儿中国青年的生活......想来想去,把汪定中翻唱的《情非得已》在课堂上放了一下,因为很喜欢。”
“看大地上的万物繁衍,都是同气相求。人类表面上长得差不多,实际上精神内部千差万别,种类无数。这些差异的距离,比不同动物的差别大的多。男女相遇,不分辨彼此的属性,很快就会有巨大的陌生。金钱、地位、声誉、样貌……这些外在的东西容易让人目迷,也很容易生锈,不久就露出苍凉的底色。”
他去看话剧,还跟学生谈论着里头小小的设计;他还看《左耳》,论起里面的好与坏,头头是道。
他的生活仿佛随处都有乐趣,有新奇,有启示。就连在朋友圈里,他也是良师益友。
“买了牛肉猪肉,还有两种海鱼,一大袋蔬菜。离梨花女大两站地铁,步行也就二十来分钟,那就走吧。边走边想着前天雨后的这一片明媚街景,觉得星光下一个人走着也很明亮。今天很丰富,带回去键盘和一堆食物。生活就是这样,有点儿文化,有点儿庸俗,有点儿开心,有点儿孤独。”
好像没有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好像没有什么不好奇的景色。
每每见字如见人,好像那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家笑容满面地跟你聊着:你看,这多好玩儿!
我舍不得离开不朋友,却是舍不得这一本来自前辈的深度杂志啊。
**「 一个快乐有趣的狐朋狗友 」 **
这个姑娘,平日里就是没心没肺的乐活人,我只列出她的些许朋友圈,就让人不禁脑补出一个鲜活的人来,忍不住笑出声来。
她总是做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连自己也被逗得不行。
今天没终于忍住,嗷地吊了一下公司的单杠,下来转身刚要走它rou~地一下掉下来,砸懵特了。试问哪个女孩子不想被实心单杠砸一下头🙏感觉胸腔里有一截脖子,得道了,您渣徐徐进入贤者模式。
她总是异想天开,在无聊的日子里分身出千万个自己来充实生活。
睡够了开心地蹦起来想去染头发,然后突然想起我没有钱,就又躺下了。猴惨啊,少女无法染头发,世界一下就失去了五成的可爱度,都不想赞美你球了🐵
一个发现:三年半来,我去过你旦那么多澡堂,从来没见过哪个女孩子有花臂或者花背的,甚至那种小的图案也没有见过。你旦不行啊,必须去纹一个皮卡丘了
当你以为她只知道傻乐,却发现这孩子的心底里,其实也有一个佛洛伊德或者黑格尔。
当代生活是个假象:当你醒来,发现一切都没变,一切都还是昨天。研究计划还没修改,你还没在岛上的冬天里成为勇士,天还是黑的,你还没养猫。你从夜晚睡到了第二个夜晚。你说:矮马我操,爽
她的生活和周游世界的圆圆姑娘,和行走各地的梁老师一样丰富啊。
不只是天底下最平凡无聊的东西,不只是日复一日的自拍和食物。而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和世界产生的碰撞。
我不离开朋友圈,是因为这些生于平凡的日子的朋友,总是变着法子让你看见生活操蛋又美好的一面。
「 去做一个美好的人 」
自然自然,朋友圈不是报刊杂志,没有必要太严肃,更无必要太过较真。
可过度透支自我精力和反复翻炒现菜的朋友圈,好像一个文艺派导演接了一个他根本做不来的商业大活:
所有的广告都希望植入进来,所有的演员都希望拿到一个角色,人生都浓缩为空中楼阁般的金句段子,所有人都在用最宝贵的时间排演了一场毫无用处的华美PPT。
人们都渴望从里面看到点儿什么啊,最后却只看见了无限膨胀的自己。
没有生活,没有世界,没有他人,没有思趣,只剩自己。
借用圆圆姑娘朋友圈里分享的一段余华的话:
“内心的宽广让托尔斯泰写下了这么多不同的人和这么多不同的命运。与此相反,那些热衷于描述自己隐私的,其实不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心,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分泌。”(余华,《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一个作家一生写下了众多的人物,这些人物都可能是他自己。“当他离世而去后,我们应该从他身上看到还在的人。”
朋友圈本身没有错,它不过是一个平台而已啊。
那就把它当作平台来使吧。
有的人是生活家,他的朋友圈也就成了细腻生活的切片;有的人是艺术家,他的朋友圈也足以赏心悦目;而有的人本就过得庸庸碌碌,他的朋友圈,大概也无非家长里短,自拍自拍了。
或许只是一种知行合一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朋友圈大概也就是什么样子了。
而你,却可以去看一个美好的人,去做一个美好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