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我:“你是看哪本书,才从无知的状态,逐步走向开悟状态的?”能这么问的朋友,其实背后更想知道临界点是啥,直接在临界点上布局,就能缩短努力的时间。
这个临界点,就是「过往积累的总和」,通过阅读的信息输入,和写作的信息输出,观察世界的视角熟练运用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改变就会悄然无息地发生。
这种改变,并不会以具体的某件事为标志性事件,而是通过跟曾经的自己持续不断地比较,觉得曾经的自己特别像傻X。跟曾经的自己做对比,这种「落差」越大,越觉得自己像傻X,这就是「将要开悟的信号」。
为什么是将要开悟,而不是彻底开悟呢?这个世界的复杂程度,远超个人的想象,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太多了。在这件事上开悟,并不意味着在其他事情上也开悟了。
随着开悟的事情越来越多,它们彼此之间的底层逻辑也会有相通的部分,人只会持续不断地走在开悟通透的路上,却永远无法达到终极通透的程度。
所以,不要期望只看某本书就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这样的bug是不存在的。我们不可能「强行跨越时间的差距」,去实现超越性的成长。而这个时间的差距,其实就是「积累」,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认知壁垒」。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走上这条路的人,只会越走越孤独。你的感受和所思所想,更多的人还没积累到这种程度,所以你的感受很少有人能理解。
这种状态,就像登高望远,站在100层看到的景象,注定与10层的不同。高处的人知道低处的人在想啥,因为他们是从低处一点点爬上去的;而低处的人却看不懂高处的神操作,因为低处的人没看过高处的风景。
这种视野带来的信息差,会让处在不同层级的人朝不同的方向做选择,有的钻进了死胡同还幻想着发展,深陷没发展的轮回中却不自知;有的选择荆棘,满身是伤,却清醒地走在逆行的路上,等待机会;还有的人不断登高远望,看着弯路笑而不语,默默绕开。而发展,就在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中被不断拉开,铸就了不同的人生。
直面自己的无知,接受自己的无能,用更多的认知信息来修炼自己,随着时间的积累,你会遇到很多挑战。你不一定每次都有运气,但每次一定都有办法。即便在短期内会头破血流,但每一次试错,都能把走不通的路提前标记,看透走弯路的底层逻辑,争取做到「不贰过」。
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破自己,重组自己的过程。打破曾经的自己,才是未来的真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