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拼了
1)帽子都出场啦
1-2节课,2年级孩子语文课。
因为不好意思耽误主动提出帮忙的西日作真的课业,所以只好多死脑细胞。
为了给他们说明白一个词是什么意思,简笔画都不过关的我也是拼了。
绘画,结合孩子们熟悉的虫草、鲜花,甚至连个小朋友帽子上的花和亮片都没放过,自觉总算把要讲的词义说清楚啦。
2)一群小吃货
3-4,7节课,4年级语文课。
讲春天。接着上气泡图,画了“春天”在中间,请孩子们发散思维,春天里都有些啥。
对于基本只经历过夏天和冬天的孩子们来说,这一段要过不容易。于是,定位到他们的“虫草假”。
这下,孩子们兴奋了,你一言我一语补充气泡图上的分支信息,让我也对这地方的春天刷新了认识。
比如,有人提到“雪”,我求证时,一帮孩子很认真地点头“有”,然后为那时候有木有“人参果”几乎吵了起来,最后达成共识是“有”。
接下来,点名请每个孩子起来跟大家分享,他们最喜欢春天的什么地方,并给出理由。
开始叫到的几个孩子很腼腆,声音很小。后面的越来越放松,没想到最后统计,高居榜首的,竟然是大家差点吵翻天的“人参果”,理由几乎都是“好吃”。
于是,给他们普及了一下,神马叫吃货^_^
最后两个孩子又泛起了腼腆不肯开口。于是,被“惩罚”表演自己最拿手的绝招,两人都选择了唱歌,最后一个绝对是故意的,就是想表演唱歌,哈哈~
借此发挥,讲起昨天布置的介绍自己的气泡图,告诉他们,要真正挖掘自己特点和内心的喜好,真实地展现自己,真诚与人交流,求同存异。
孩子们若有所思,希望他们听懂了吧~
3)裸体 vs 裸露
5-6节课,给3年级小盆友代课。念了课文,讲了生字,又画了一幅图,解释为什么小燕子需要运到南方过冬。
为了给这帮牧民的孩子说明白小燕子为啥没力气飞回去,我让他们回忆,如果周六上完半天课后,要走回在N座山外放牧的父母身边,周日再走回学校的历程,果然体会更深。
讲完,本想接着讲下一篇课文。
前排的孩子默默递过来一本字词讲解。好吧,那就讲字词。
看到里面有“裸”的组词,举例是裸体和裸露。我犹豫了一下:“你们洗澡吗?”
孩子们频频点头:“洗!”那就好办了。
我告诉他们,洗澡的时候脱的光溜溜的身体叫“裸体”,而夏天时,寺庙里的和尚露着的胳膊,那叫“裸露”,瞬间秒懂。
4)收获
无论是自己学习,还是引导他人,如果能够调动起之前的“五感”体验,可以加深印象和理解。
由此得到:
学习一项新技能或者理论时,不妨尽可能跟以往的经验相联系;如果实在没有参考的经验,还可以设想情境,充分调动五感去体会学习,效果绝对更好。
2
你那么帅,穿什么都好看
中午,在窗玻璃破了的3年级教室里上完课、冻得要死的我跟几个同学边走边说,准备冲回厨房的灶台边取暖。
在小小的广场上,看见了穿着大红色藏袍、帅呆的西日作真同学。
又死乞白赖给他拍了几张照片。哈哈,小帅哥很害羞地配合拍了几张照片,就又跑厨房帮忙去啦。
3
谢天谢地,我还活着
因为给另外一个老师代课的缘故,今天从早上到下午上了7节课。
中午吃完饭,偷空跑回活佛家打个25分钟的盹儿。第7节下课后,趁着孩子们念经的空档,又回来睡了个觉儿。
幸运的是,先回来的另一个老师,已经请这家的小女孩帮忙升起了火。昨晚因为火灭被冻透的我,瞬间感觉屋里暖和多了。
回学校吃完晚饭,有了点儿感冒的迹象。速度回屋,窝在火旁,一有火灭的迹象,立马往里扔块牛粪。
此刻的我,用牛粪续火的这门技术也算得是炉火纯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