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在一大群新生踏入校园四处惊喜地张望之时,属于老生的奖学金撕X大战正缓缓地拉开帷幕。
1
小A一上大学就定下保研的目标,学校规定保研需要拿国家奖学金,小A这一年来学习勤勤恳恳,各专业课考试都拿了90+,唯独英语入学分级考试考得太好进了三级班,也就是俗话说的“快班”,快班的老师给分普遍不高,小A就因为英语一科83分,两分之差与国奖失之交臂,让一位学习成绩还没她好却平均的同学抢占第一,自己只能屈居第二拿专业奖学金,本来离目标跨了一大步,活生生被逼着退回来。
2
奖学金评定由成绩和综合测评(以下简称综测)两部分组成,综测结果由参加活动的多少和奖项决定加分,参加的比赛中同类比赛取最高分计入综测,不同类比赛可叠加。小B参加了甲、乙两个比赛并且都获了奖,计算综测的班委认为两个比赛同属一类,应取最高分,而小B得知其他班将两个比赛分属不同类,一旦取最高分绝对没有优势,为此小B和班委吵得不可开交,差点打起来。
3
小C有主持天赋,综测评定开始时,上交了厚厚一摞证明材料,几乎全是市级、国家级的比赛奖项,本以为靠着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各类奖项轻松get一个奖学金名额,没想到其中大部分奖项都不管用,因为学校的综测加分只针对指定比赛,其他比赛奖项一律不予承认。小C不服,去找辅导员理论,非但没谈成,还落得个以后评奖没有优先权的警告。
小A问我:“平时看着大家同学之间都和和气气的,怎么一到这时候就丝毫不顾情面了呢?”也是,平日里一口一个闺蜜,一口一个兄弟,约逛街约电影,约撸串约游戏,互相好的恨不得穿一条裤子,一到评奖学金的时候争得头破血流,为了保研名额勾心斗角,都快能演上一出宫心计了。
奖学金,美其名曰是对一个学生刻苦学习的物质奖励,可是在评定过程中却处处体现着不公平。例如,各个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的老师给分高有的给分低,或者判卷老师恰巧心情不好直接打了低分,如小A,优秀生遇上严师还不如一个实力没她强的遇上个要求低的老师,在刻板的规则前只能自认倒霉;又如,评定体系本身也充满着不公平,凭什么只对校内指定的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学术类比赛有综测加分,而对学生本身所擅长的更高等级的艺术类比赛就不予承认?说好大学生全面发展呢?再如,小C对综测结果有异议找老师商量,而老师借着自己的评定权,直接把结果敲定,还留下了黑名单,评定过程中,老师扮演的角色分明就是一个独裁者。
寒窗苦读十二年,终于获得心仪学校的一纸录取通知书,以为可以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兴趣爱好,不曾想被奖学金束缚了自由。也许今天领着奖学金的你,沐浴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你可以自信地说:“这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我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现在的你,真的变成了当初想成为的人吗?还是如今的一切,是牺牲了当初充满梦想和希冀的自己,沦为奖学金的傀儡?
反观学校,不是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源发展自我,而是需要跟奖学金挂钩的综合测评来强迫学生参加各项活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性,一味地强调学术研究氛围,抹杀学生的其他爱好——这难道是大学的职能?
保不了研可以继续考,得不到奖学金可以工作以后挣,可若是迷失了自我,如何能找回来?